解码新时期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新蓝图”

2024-05-23 05:42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欧云海)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解码新时期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新蓝图”

2024年05月23日 05: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孙广见、郝菁)近日,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多名受访专家认为,《意见》的发布明确了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并对一些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要求。

  明确数字化城市发展目标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总体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贺可嘉认为,《意见》为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统一的规划框架和方向指导,有助于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问题,确保智慧城市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意见》着眼于“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或项目,而是要全面覆盖城市的各个层面,包括政府服务、城市管理、居民生活、产业发展等,促进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数据将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角,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地位将展示出更加强势的新质生产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员翟云表示,《意见》发布可谓应时而生、应势而生、应运而生,给新时期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擘画了“新蓝图”,给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指明了“风向标”,给以城市为载体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治理、生活深度融合搭建了“大舞台”,为反映数字中国建设成效提供了“新窗口”,有利于重塑数字时代的城市发展新定位,有利于培育形成数字中国建设的内在动能,有利于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潜能和活力,也有利于加快构建与智慧城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提出数字化城市建设具体要求

  《意见》从“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在全领域推进方面,要求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并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在全方位增强支撑方面,强调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在全过程优化生态方面,则要求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创新运营运维模式,并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

  对此,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董曙光认为,《意见》强调了法律法规、制度规范、规则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确保转型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确指出要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这将极大激活数据要素市场,为数字经济提供关键驱动力,是数字化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江分析,与以往数字政府建设的相关文件不同,《意见》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了数据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智慧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培育、城市精准治理、城市环境优化与保障城市安全等方面。这意味着它不仅关注政府如何更高效地提供服务,同时关注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突出多部门联合协同

  《意见》强调了加强组织实施的重要性,要求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政策保障。各地方也要加强领导,推动各项政策措施、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同时要坚决杜绝数字“形象工程”。

  在贺可嘉看来,这次的《意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个部门联合发布,在体现跨部门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开放,推动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进一步转型和发展的挑战,亟待推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基础支撑与效能提升,通过智慧城市发展来打造包容、宜居、韧性、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当前条块分割、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算法黑箱等问题,推动央地协同、跨部门协同,使城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