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批10座环城公园年内启动建设
将用15年推进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
■本报记者 史博臻
上海不仅有“一江一河”,还有“一带”,这就是上海将用15年推进建设的环城生态公园带。继首批7座公园启动改建并计划在年内建成开放后,浦东新区汤巷公园提升改造设计方案民意征询会昨天举行,这标志着上海第二批环城生态公园改造建设进入推动实施阶段。
据悉,第二批10座环上公园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并于明年建成,包括宝山区顾陈路公园、胡庄公园,普陀区启动林公园、李家浜公园,闵行区春申公园、锦梅公园,浦东新区沿北公园、汤巷公园、秀南公园、高科路公园。
聆听市民呼声,让公园提升改造后更贴近实际需求
昨天,设计人员向居民代表介绍了汤巷公园初步概念方案:将基于生态、自然、野趣、静谧的特点,以体育运动为本次提升改造特色,依托现状本底,对特定环境进行提升,以令人惊喜的运动场景将游客引入自然,打造静动分置的林间运动休闲体验,实现“林巷律动,生态共享”的美好愿景。
随后,居民们踊跃发言,围绕公园主题特色、运动需求、便民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各抒己见。村民朱凤丽坦言,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民意征询会,方式真的很好,一旦改造完成再去修改,耗时耗力。
据悉,此次改造提升的汤巷公园占地面积53.06公顷。作为曾经的生态绿带,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增加步道等设施,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休闲健身好去处。
朱凤丽表示,目前的公园形态,绿化很好,但功能设施单一,仅满足了老百姓散散步的需求,“希望改造后的公园,可以增设儿童乐园、健身器材、小卖部等设施,提供更多休憩场景”。
“现在的设计方案,好像停车位太少”“能否提供露营的基本设施”“应该增加电瓶车充电设施”……其他居民也就改造方案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现场工作人员认真记录下群众的诉求和想法,并将在进一步梳理归纳后第一时间反馈给公园设计单位和相关建设管理单位,让提升改造后的汤巷公园更贴近周边居民实际需求。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将持续推进16座环上公园的改造提升和外环绿道建设,让更多市民开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四季闻花香,同时,加快构建城乡公园体系,提升公园的可达性、体系性和连通性,为市民提供多元化、有品质的游憩空间。
让“金点子”落地,结出公园城市美好蓝图“金果子”
根据规划,本市将以外环绿带为基础,通过提升改造新增36座公园,与环上已有的14座公园组成拥有50座公园的环城公园带。
去年秋天,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市民“金点子”征集活动得到了广泛关注,共回收网络问卷26448份,征集市民网络意见建议反馈4123条,6场线下“面对面”座谈会共征集意见建议129条……许许多多的市民呼声,已被实实在在融进公园建设方案,并随着今年先行启动建设的7座公园,逐步化为肉眼可见的现实。
首批启动建设并将在年内开放的公园分别为闵行区梅陇生态公园、普陀区春光公园、徐汇区华泾公园、宝山区丰翔智秀公园、嘉定区绥德公园、浦东新区沔青公园和金海湿地公园。
浦东金海湿地公园听取了市民希望突出湿地特色并加强湿地宣传的建议,将在改造过程中营建室外的科普展示区,提供观察湿地生境、森林、动植物的空间,并配合科普宣传牌,形成具有科普功能的湿地公园。
徐汇华泾公园针对居民提出的增加体育设施和运动场所的需求,选取合适区段增设可作为多种趣味运动空间的创意篮球场,并打造植入智慧跑步设施与康体智慧人行体验的老华泾路步道,融合“公园+体育”概念,织补城市功能。
闵行梅陇生态公园采纳了市民提出的希望将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打造公园特色文化主题的建议,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梅”为主题进行演绎,体现花卉之乡的历史底蕴,将“陇”的概念与场地地形结合,形成花陇景观空间,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效融合。
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暨重点绿化建设项目推进办负责人表示,在后续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推进工作中,将进一步畅通渠道平台、创新征集方式,建立“市民提意见建议、推进办搭协调平台、各区促问题解决”的市民意见征求工作机制,让常态化市民意见征询成为公园方案确定前的必要环节。原则上,在每个环上公园启动建设前,要求所在区相关部门开展周边居民座谈会、网络问卷调查、专家方案评审等形式的意见征询活动,持续督促各区织密征集网络,延伸征集触角,强化互动反馈,真正把市民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结出公园城市美好蓝图的“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