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西宁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等殊荣,正在开启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新征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
在风语低回、苍翠绿波中驱车穿行南北山,抬首,湛蓝天空下,一色的深青浅绿铺展开来。
在阳光和煦、花红柳绿的街头漫步,放眼望去,春意盎然中,是市民惬意游玩的身影,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西宁地处西陲,城区平均海拔超过2200米,干旱缺水、缺林少绿曾是这个城市的写照。为了种树,西宁人车载肩挑,运土栽苗;在山脚下建泵站,陡坡上铺管道,林灌系统犹如蜘蛛网遍布山体;无论城区拆除出的空地,还是大片工业规划用地,都毫不犹豫用来建成绿地花园或生态园林……
西宁城区东西狭长,南北两山对峙。数代西宁人花了30多年时间,使得南北两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升到79%,完成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的“城市换装”。完成国土绿化501.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5%,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9%,生态之风吹美吹绿了西宁。
打造高原“绿谷”城市,立足河湟谷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特性,西宁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探索推进“公园城市+自然保护地”新模式,全面建成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以山脉、水系为骨架,以河流、交通沿线为廊道,筑牢“一芯两屏三廊道”城市生态屏障……朝气蓬勃的古城西宁,正描绘着青藏高原上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
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走在前”
西宁,文化历史悠久。在保护绿水青山,巩固民生福祉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能级,保持省会隆起对西宁而言格外重要。
2021年,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大关,较2012年627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9.2%。2021年GDP增速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位。
既肩负感恩奋进的重任,也有拼搏赶超的压力。西宁市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青海省推进“一优两高”、建设“五个示范省”部署,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
目前,在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日益夯实、动力持续增强的大背景下,西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西宁全市上下正在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和成效,做好西宁工作、彰显省会担当、服务全省大局。
蹚出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对于西宁来说,高质量发展不但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寻求弯道超车、寻求突围的良好机遇。
走进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能源有限公司,2200台单晶炉正在全线运转,工人们目不转睛地在屏幕前操作,一旁的架子上,数十根刚刚出炉的单晶硅棒银光闪亮。随后,这些单晶硅棒将被源源不断供应至下游光伏企业,制成各类光伏发电产品。
西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转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3.7∶49.4∶46.9调整为3.8∶33.5∶62.7,三产占比提升15.8个百分点,成为支撑西宁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
——投资结构不断升级。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万亿元,年均增长13.1%。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占全市投资的20%、24.3%、41.2%。民间资本占全部投资的53.8%。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推行链长制、包保制等,引进天合光伏全产业链,高景、丽豪、阿特斯等一批知名企业、头部企业纷纷入驻西宁,产业基础、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消费动能不断增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亿元,较2012年增长2倍,占全省的65.5%,西宁作为全省商业中心功能凸显。电商交易规模保持年均22.6%的高速增长态势,建成万达、新华联等城市商业综合体62家,打造力盟、唐道637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消费街区,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速创新融合。
在新一轮竞争中“突围而出”
西宁城区以西30多公里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亚洲硅业多晶硅生产线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点火、调试还原炉等设备。这里即将出炉的多晶硅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再切片、刻蚀、压印、镀膜,制成太阳能光伏板,运至茫茫戈壁滩叠架起“蓝色海浪”。
2021年,西宁市完成工业投资129亿元,同比增长54.6%,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50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37个,总投资383亿元,到位资金200多亿元。
生态优先,既是产业要求,也是发展机遇。一大批火力发电机组关停退出,带动光伏、风机等制造材料生产如火如荼。“风光”装机量攀升,新能源汽车备受青睐,促使锂电储能产业蓬勃发展。
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上千台单晶炉正满负荷生产。比亚迪动力电池新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设备,新型刀片电池即将成批出厂。
当前,西宁市多晶硅、锂电材料、碳纤维三项清洁能源装备生产材料的产能,分别约占全国的20%、33%、36%。
“十四五”期间,西宁市将打造光伏制造、锂电储能、新型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青海水力、太阳能、风力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约90%的突出优势,全市以电力消耗为主的传统高能耗企业,正转变为低碳排放的绿色产业。
2021年前三季度,西宁全社会能源消耗中约7成是用电。其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能源消耗超过80%都是清洁绿电,相比传统化石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60万吨。
从资源型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西宁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绿色变身”,形成南川工业园区锂资源精深加工、东川工业园区硅材料光伏产业链、生物产业园区重点孵化科技产业、甘河工业园区有色金属生产等以深加工及特色化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布局。
总量在增长、结构在优化、民生在改善、动力在积蓄,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取得开创性局面。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全市进出口总值达22.5亿元,同比增长32.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1.8%……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西宁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取得实效。这是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结果。是建立创新机制体制,勇于自我超越、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突围”的结果。
一流营商环境让西宁经济驶入“快车道”
根据日前发布的青海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西宁成为全国营商便利度提升较快的城市。
西宁市狠抓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市场评价为标准、以企业感受为标尺,全力当好企业“金牌店小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亲商重商尊商浓厚氛围。
随着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出台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全市民间投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西宁市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全市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6.9%,达到23.7万户。
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由342项减少至78项,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时间大幅压缩。实施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市场主体由16.1万户增加到23.7万户。
全面推行“链长制”,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36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全面推行市级领导包保机制,倾力为企业解决难题,重点包保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3.8亿元,同比增长48.9%。
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相关行业企稳,有力确保了全市经济提质扩量增效发展,一批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好企业纷至沓来,项目落地开花——
2021年总投资约180亿元的高景太阳能50GW直拉单晶硅棒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阿特斯光伏年产10GW单晶项目、亚洲硅业年产4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一批含金量高的项目在西宁集中落地。
在“高景项目”之后,泰丰先行依托青海省锂资源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开工建设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0亿元。
西宁市锂动力电池、光伏制造、合金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初具规模,在全国率先建成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光伏智能工厂200兆瓦N型电池项目、第六代锂电池生产线。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培育,为积极融入世界盐湖产业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年均增长13.4%,对全省贡献率达7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031亿元增长到157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5.1%提高到24.7%。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8%、54.4%、48.8%和89.4%。东川、南川、生物园区被评为国家绿色园区,亚洲硅业、圣诺光电等1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457.4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省比重提高到57.1%。
(数据来源:中共西宁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