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妇女孩童们执扇舞蹈、欢歌笑语,歌颂辛勤劳作的人民,一派欣欣向荣的幸福乡村景象。
图为“寻彩结调”团队走进江柳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据了解,村民们的表演改编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近年来,桂林医学院作为江柳村乡村振兴工作的结对帮扶后援单位,携手彩调传承人设立彩调传习所,多次来到这个瑶族少数民族村,教授村里妇女、孩童、乡村教师等彩扇技艺、彩调唱词、彩调动作。
据桂林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一位负责人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文脉延续,是不可抹去的生命符号和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彩调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因其来自民间形式活泼,扎根民间贴近民众生活,通俗易懂,彩调在广西城乡流传了250多年,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非遗彩调也成了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需要传承和发展。那么如何让“快乐剧种”得以快乐传承?我们学校将彩调的传承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相结合,既有效传承发展了彩调文化,也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了解,除联合彩调传承人在江柳村开展彩调传唱活动外,桂林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还将彩调和乡村产业振兴结合,即把彩调元素融入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赋予地标农产品艺术内涵,再加以宣传推广,以提高产品销售量。目前,该学校已帮助包括江柳村在内的6个结对帮扶村实现了“一村一品”,村民增收得到有效保障。
桂林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一位负责人表示:“彩调助力乡村振兴只是我们学校传承和发展彩调文化的形式之一。2021年4月,学校2020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刘燕翔正式拜师国家级彩调传承人覃明德。至今,刘燕翔负责的主要研究彩调的传承与发展的‘寻彩结调’项目组一直奔赴在抢救非遗文化的最前线。”
据悉,“寻彩结调”项目组于2022年3月完成“彩调之春”彩调传播网站的搭建,该网站现有曲谱、经典剧目、自制微型纪录片共153个。此外,还有众多剧照、教学视频、表演视频、彩调相关新闻和彩调系列农产品包装图等内容,是现存彩调网站中内容最全面、最丰富、最创意的彩调传播网。依托互联网,彩调资源从根本上得以留存与传播。
同时,“寻彩结调”项目组注重创新,该项目组联合专业彩调艺术家在传统彩调的基础上,将彩调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赋予彩调新的内容和形式,创作了《红船》《井冈山》《十唱中国共产党》《新编十月花》《龙脊江柳好风光》等具有感染力的红色彩调。2021年5月至今,“寻彩结调”项目组除多次进校园开展彩调文化的宣讲和演唱外,还多次抵达江柳村进行红色彩调教学与传唱,以当地民族风俗、自然风光、特色物产为创作养料,改变村民们传统落后的思想,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寻彩结调”项目组切实考虑到当代青年群体的偏好,积极探索易于被青年接受的“非遗+思教”教育模式。该学院一位负责人介绍:“彩调剧《刘三姐》、《三朵小红花》等是广西舞台艺术经典作品之一,素材都来自民间,扎根民间,如今在寻找彩调的乡村素材、人生礼仪、民事活动、红色基因中,项目组‘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线下是将彩调引入大学思政教育课堂,作为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让全校的青年学子共同倾听彩调故事、传承彩调技艺。同时,搭建线上新媒体矩阵,通过抖音、小红书、快手、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传播彩调文化,让更多人可以看到彩调直播、欣赏彩调技艺、购买彩调相关产品。这样一来,彩调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就得到了拓宽。”
桂林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负责人表示,“我们学校将继续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行走在彩调传承、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新编彩调与乡村振兴、党史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传唱、拍摄、网络、新媒传播,让在校大学生通过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让彩调山歌再次唱响祖国大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桂医力量。”(莫鸿鲲 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