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地有魅力,但不以言谈称著。言必信、行必果,率先垂范、一丝不苟。这些是他的特点,也是他魅力之所在。现代社会,能说会道是很大的优点,较能获得人们的信任和拥戴。社会学家歇米尔斯说:“那些具有演说才能的人在公众心中获得了近乎绝对的优越地位,大众欣赏的首先是演讲者的口才,诸如声音悦耳动听、铿锵有力、才思敏捷而且风趣幽默。”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风格,或许与地域文化也有关联,“白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秦海地有其厚重与实在的风格。“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他牢牢记住这句话,时时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秦海地说:“作为学校的领头人,我时时提醒自己,政府把这么大的学校交给我,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系于一身,我要担起这份沉甸甸的担子,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必须竭尽所能,让我们的学校造福一方百姓,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温馨的港湾、精神的依靠。”这些话很朴素,也很真诚,所谓文如其人。近二十年的校长生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高中学校的办学理念维系着青春生命的精神发育,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决定着数以万计学生的命运,牵动着无数家庭的期盼与喜怒哀乐。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而这一切,首先取决于校长的精神境界——教育理想、办学目标以及付出怎样的心血。
每个人都在既定的历史下创造历史。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是衡水二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人生的意义、校长的价值,不是于托词中寻找苟且的理由,而在能否于进取中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能否成就一所高品质的学校,让莘莘学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们的人生之途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实现不同的梦想。2004年12月4日,秦海地到衡水二中任校长,开始这所学校的“二次创业”,他志在交给人民群众一张满意的答卷。没有文化的积淀,没有现代化的设施,甚至没有固定的生源,处于衡水地区高中名校林立的夹缝中,秦海地说:“我们开始了艰难而又充实的跋涉。”跋涉,朝着怎样的目标;创业,有怎样的办学定位?秦海地的核心理念有四点:其一,不迷信生源。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也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坚持“原生态教育”的理念。其二,打造品牌。力争“低进优出”,把“平凡的孩子接进来,杰出的人才送出去”;事在人为,创造高考奇迹,让更多的孩子进入理想的学府。其三,课程改革。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组建各种学生社团,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革新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增进学生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其四,精神立校。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既要让学生有出色的高考成绩,更要让学生有人之为人的精神品质;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高分,更要关注高分后面的精神支撑——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素养。近20年的砥砺前行,不事张扬,踏实奋进,铸就了衡水二中的文化个性——“一切皆有可能” “超越永无止境”。这两句话已深深植入衡水二中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一校园文化浸润着师生的心灵,成就了衡水二中神话般的奇迹。秦海地说:“二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的个人修养也在锻炼中得到提升。二中依然在前行,二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每天都演绎着新的精彩。”
没有什么夸饰之词,更没有什么名言警句,但这些由衷的话语显示了一位校长朴实的风格,学校的业绩与群众的口碑见证了一位校长的境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秦海地说:“有一种境界,叫风雨同舟:每一所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令人感动的是,每当二中发展遇到困难时,不用谁来动员,大家都能在第一时间聚到一起,共同分担风险,共同面对困难,最终走出低谷。面对挑战,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共同的信念在支撑。”衡水二中不仅是一个组织共同体,更是一个价值共同体,以及命运共同体。校长与老师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荣辱与共。这种理想教育生态的造就,关键在于校长,取决于校长的精神境界。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意思是:君子如果不稳重,就没有威严或威信可言;只有勤学好学,才不会固陋浅薄;只要注重忠信,朋友也会向你看齐,积极向上。或许正是秦海地的自重而不苟且、好学而不懈怠、忠信而不游移,形成了巨大的人格感召力,使衡水二中成为人心凝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战斗集体。
著名作家老舍说,什么是朋友?朋友是能够托付事情的人。秦海地说:“有一种境界,叫托付终生:当众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面前时,那份信任和托付让我倍感责任重大,但是三年时间,我们还给了家长一个值得信赖的‘美丽结局’。”高中阶段无疑是特别重要的人生阶段。由童年而成人,由中学而大学,高中教育给每个学生打上生命的底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接受什么样的高中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学生有什么样的未来。秦海地不无自豪地说:“二中三年,成就一生。我们把‘平凡的孩子接进来,杰出的人才送出去’,二中成为了孩子成长的乐园、成才的摇篮,二中学子在这里实现了华美的转身。”学生在这里不仅受到最好的教学,而且受到的是最好的教育,因而是“实现了华美的转身”——由“平凡”而“杰出”,既有高分,更有高素质;既有思想的成长,又有情感的愉悦。三年的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口碑,这是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最好的证明。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于秦海地而言,是要成就学生和家长的美好愿望;孔子又说,君子应当“不器”,即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专长,于学生而言,是成就他们的全面发展,这在衡水二中事实上得到了很理想的实现。
校长的境界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格局。秦海地说:“境界里面有生产力,境界里面也有领导力。同担重任,精神相依,二中人因此而凝聚,二中人因此而幸福。”现在的衡水二中可谓名满天下,但多数人聚焦于学校的高考奇迹,容易忽视这所学校优良的精神文化,因而会有一些误解和苛求。这就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更多的是,很多教育界的同仁,不远万里来到二中参观交流,他们在留言簿上称许学校的环境优雅,风清气正,发展的势头正劲。秦海地说:“虽说不乏溢美之词,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不敢说自己的学校多出色,更不敢说自己多有作为,只是时刻告诫自己,一名校长必须让学校发展,让教育的恩泽惠及更多的家庭,让师生有更大的提升,也唯有如此,校长才可以‘忙碌一天,得一夕安寝’”。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任何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校长的人格魅力、思想境界是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师生们的心头。秦海地以自身的风范影响和带动全体教职工,彼此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奏响了学校工作最为美妙动听的乐章。(作者叶水涛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