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无锡“头号工程” 还靠太湖做文章

2020年09月09日 09:47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任俊锰

  “太湖明珠”无锡,又在太湖做文章。上周,《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太湖湾科创带已成为举无锡全市之力打造的“头号工程”。《规划》提出,科创带以太湖岸线为界,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湖岸线约108公里,从东向西经过新吴区、无锡经开区、滨湖区、宜兴市主要板块。

  无锡人历来偏爱太湖,古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今有一曲《太湖美》,但一条科创带为何也选在太湖边?

  新空间再造“新无锡”

  “当城市发展到一个较好的阶段,土地开发强度也接近饱和,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如何再造一个‘新无锡’?”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如此阐述在“十四五”背景下无锡谋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的初衷。

  2017年,无锡成为全国第13个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半年报”再度超过宁波,重夺长三角城市第五的位置。但随之而来的是,新问题、新矛盾逐渐凸显。其中最突出的是无锡发展空间受限,其市域面积不大,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全江苏省最少,国土开发强度已经是江苏省最高。同年,无锡便酝酿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并对全市的科技载体进行了一次梳理。

  无锡将目光投向了太湖沿岸。2018年的一次科技工作会议上,“太湖湾科创带”的设想被提出。今年全国两会上,无锡市市长杜小刚表示,无锡将打造长三角技术创新先导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而高水平推进太湖湾科创带的建设,正是该“先导区”战略的重中之重。在7月31日举行的无锡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科技创新被反复提及,太湖湾科创带被视为决胜未来的“创新之钥”。

  太湖沿线对无锡太重要了。太湖湾科创带拥有无锡超过90%的省部级科研院所,60%左右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等一流院校,高层次人才总量占无锡市比重达70%,集聚了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此外,涌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层面,太湖湾科创带以约占无锡1/10的面积,创造出超全市1/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培育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物联网、集成电路等细分产业领跑全国。

  科创带联动“环太湖”

  太湖湾科创带总定位,是无锡建设开放创新之城的生态中枢、引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地标、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平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节点。无锡要建太湖湾科创带,必须跳出无锡发展无锡,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与环太湖的长三角城市紧密合作。

  多年来,无锡主城区与下辖的宜兴市并非紧密相连,陆上隔着常州武进区,俨然一块“飞地”。如今,贯通无锡、宜兴的S2线已在规划,盐泰锡常宜铁路正在规划中,未来不仅是江苏铁路网中的南北向主要通道,也是无锡市域范围内唯一的南北向高铁通道,弥补了无锡与宜兴之间新长铁路没有客运的苦痛。加上此前已经开工的沪苏湖铁路,以及正在推进的通苏嘉甬铁路,无锡将与周边城市形成“环太湖高铁圈”。

  太湖本就是长三角地区的“心头好”。其中,江苏无锡的宜兴、浙江湖州的长兴、安徽宣城的广德等地,正共同规划建设一岭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苏浙两省也正沿着宁杭高铁,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太湖南岸的湖州正借未来直通上海的沪苏湖铁路推进,提出“南太湖崛起”;再向东则是沪苏浙三省共同推进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无锡太湖湾科创带有助于打造环太湖新经济生态圈,助力构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题中之义。

  如何对待这一共同的“心头好”?高亚光提出,太湖沿岸地区经过多年综合治理,生态逐步修复但依然较为脆弱,规划建设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就是要更多依靠科技力量,加快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从源头上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 :韩璐)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