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上海人洗澡 曾经太难了

2019年12月13日 13:24   来源:解放日报   

  龙钢

  在几十年前的冬天,上海人洗澡可费劲了。当时没有热水器,也没有浴霸,甚至连澡堂也少,人们只能窝在狭小的房间里洗澡。

  当年,由于普遍住房面积小,许多家庭没有卫生间,有的连合用的卫生间都没有,浴室更是奢侈品。为此,许多人只能在家里房间内洗澡。此时洗澡往往要选在中午时分,因为这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候。如想在中午洗澡,只能是不上班的星期天(当时还没实现双休日制)。因此,上班族们一到冬天,都盼着星期天是个大晴天。然而,不是每个星期天都是晴天,遇到阴天或下雨天,没有了阳光的照射,室内温度相对低了很多,这时人们就把煤球炉拎到家里,一边烧水增加室内温度,一边洗澡。虽然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危险性(煤气中毒),但也别无他法。

  上海人都熟悉的,是当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木质浴桶和塑料浴罩。每次洗澡时,都要把塑料浴罩拉上绳子,挂在木质浴桶上方,将浴桶四周严严实实地套住,生怕冷气钻进浴罩内。至于洗澡水,则需要现烧。因为当时上海很少有家庭用煤气,烧一壶水要费时很久。一壶热水不够,得用好几壶热水才能洗澡。为了能节省时间,同时,也为了能节省煤球(每户家庭每月用煤有定量),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在洗澡前,总叫我到不远处的老虎灶去打热水。打一热水瓶的热水,需要花两分钱。

  我居住地附近的永德坊,有一户老虎灶经营者,是一对夫妇,约莫50岁不到。男主人比较瘦小,但动作相当利索,只要有人来打热水,他便会很快打开大汤罐水龙头。为了防止热水出水时烫到人,老虎灶的主人会在水龙头上扎上纱布。热水瓶放在水龙头下方,水龙头打开时,热水便顺着纱布流进了热水瓶。如果正好遇到大汤罐里的水没烧开,得等上几分钟,此时,我也正好可以乘机在聊天的人群旁边听听,哪家有了八卦,哪里又有新事发生……

  有一次,我打好热水往家走,快走到家时,才发现原来热水瓶上的木塞在路上掉了,一瓶热水只剩下半瓶了,且剩余的水也变成了温水。这下我慌了,生怕被大人骂,于是赶快找回木塞,从大人平时给的零花钱中拿出二分钱来,跑步去老虎灶,再打一瓶热水回来。老虎灶的女主人见我刚刚来打过热水,便问:小朋友,热水不够吗?我很尴尬,便胡乱地回复道,父母说再打一瓶水。这才总算没有被大人发现。有了热水,洗澡便万全齐备了,木浴盆里倒上热水,塑料浴罩一罩,里面顿时热气腾腾,温度直往上蹿。

  这样窘迫的洗澡历史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成了城市生活中的一段记忆。然而,当年洗澡时的土办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海人生活的艰难和智慧。如今,人们再也不用为冬天洗澡发愁了,几乎家家都有浴室。但我有时还会想到那些画面:人坐在木浴盆里,一点都不感觉冷,浴罩上满是“雾气”,窗外,是星期天的阳光。


(责任编辑 :韩璐)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