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衡水高新区追求绿色GDP不遗余力

2019年12月05日 14:3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绿色发展是世界语言,更是融入衡水高新区血液的特质。衡水高新区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千亿级产业园、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将绿色基因深“植”发展“土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搭建高端载体平台,集聚绿色发展要素。一是搭平台。衡水高新区投资28亿元,建设80万平方米的衡水科技谷,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目前,一期6万平方米专业配套区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24万平方米,年底将完成高端装备科技园、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园、生命健康科技园、展示中心和餐饮、宾馆等综合商业配套,打造具有国际水准、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技术协同创新平台;运算能力跻身世界前十的雄安(衡水)先进超级计算中心项目一期将完成安装调试。二是引“大家”。依托衡水科技谷,深入实施“中科院+”“雄安+”。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12家院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朱日祥院士为核心的中科恒道团队,以齐涛局长为核心的中科院过程所团队,以姜玉雁研究员为核心的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团队,以孙毅教授为核心的美瑞科干细胞科研团队、以胡克平主任为核心的安第斯抗体科研团队,先后进驻衡水科技谷。聘请了诺奖大师托马斯·聚德霍夫先生任大健康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徐志豪先生任产业发展战略顾问。三是促创新。积极打造“中科院+”模式“升级版”,建设“两院一中心”,即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绿色与智慧农业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衡水中心,通过多学科交叉、多团队协作、多产业融合,推动科技成果集成创新。

  深入实施“百企转型”,构筑绿色产业高地。一是聚焦存量绿色化。以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为平台,建立“工业医院管统筹、工业诊所管产业、工业大夫管企业”的三级诊疗体系,推动全区企业转型升级。目前,首批百人规模的“工业大夫”团队已深入企业,总结并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品牌塑造等方面共性问题77个,推动76家规上企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将于年底将完成全部110家规上企业阶段性转型升级任务。二是聚焦增量高端化。按照抢占制高点、统筹供需侧、深度公司化的思路和“一成果一项目、一项目一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有技术给平台、有项目给资金、有资金给项目“三有三给”创新创业孵化机制,让科学家当老板,让科研人员有股权,实现研发周期缩短,成果转化加快,效益显著提升。中科转化中心30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成功发布,48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中科钒钛、中科道格赛尔、中科汉禧等6个产值超百亿的“中科系”项目实现就地转化,雄安超算中心、中科衡发动力、中科高性能酚醛树脂等带有鲜明“中科院”印记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建设全域环保公园,打造绿色生态新城。该区充分借鉴城市园区规划建设的最新模式,按照“一年出形象、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的工作思路,突出公园特性、环保特色、全域特征,统筹水系治理、环保治理、产业转型、产城融合、民生改善、乡村振兴、工业旅游等一揽子工作,全面整合水系、生态、科技、旅游、文史等要素,实施国内首家全域环保公园建设,打造京津冀“三产深度融合、产城人赋能相生”的绿色发展“试验田”。以“环保管家”为根,选聘航天凯天公司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成全省首家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构建“一个平台管环保”的工作格局,实现全区全域全时在线监测,严控企业超低排放、绿色生产。以全域水系为茎,建设修复全长31公里、贯穿全域的古河道、老干渠,形成“川”字形水系,打造河渠坑塘连通、沿河良田千顷、河岸绿树成荫、河水绕村而流、河中鱼翔鸟栖的壮美生态景观。以“两纵两横”路网为枝,以线连点成面,充分挖掘衡水高新区改革开放史、人文历史、工业文明史、现代产业、企业文化,打造工业文化走廊。以老白干、养元、衡水科技谷等企业为叶,充分挖掘“中科院+”“雄安+”和“百企转型”成果,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把景点建在科创高地、实验中心,建在“五化五度”标准企业,建在重污染天气免停产示范企业、示范车间、示范生产线。以都市农业为花,围绕花海产业园、衡水百草园建设和杜仲产业发展,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综合体。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硬绿色发展支撑。一是做强金融保障。创新融资理念,全方位撬动银行、企业、民间资金,创设了总规模50亿元的“康、熙、通、宝”四只产业基金,并以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增幅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资金供给充足。目前,已累计为34家企业提供基金量15亿元,支持区内企业新增产值近50亿元。其中,向中科镍基新材料、中美干细胞、中科汉禧科技等战新产业项目提供各类支持资金2亿多元。二是做实政策保障。用足用好《衡水市关于支持衡水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制订出台《衡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对科技创新、科技人才进行全方位支持。2017、2018两年奖补资金达4.5亿元。全力对上跑办省市相关人才政策落地落实,朱日祥、潘永信两位院士享受省委全职引进科研经费补贴2400万元已经到位。三是做优服务保障。推进“放管服”改革,研究出台《高新区项目服务标准》,探索实施“标准地+承诺制”“一会三函”制度改革,为工程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运营宝云生态城、高新区医院、学校幼儿园,建设集院士楼、博士楼、职工配套及会展中心等功能的中科院士村,为驻衡科研团队和精英人才打造高品质“第二故乡”。(赵季超 刘志勇)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