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家庭教育期望别用“高不高”衡量

2019年11月19日 12:58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许沁

  作业少了,有家长提出要增加;作业多了,又有家长抱怨。家校之间该如何沟通?首届全国家校社协作与教师发展论坛日前在奉贤举行。家校共育中,年轻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面临挑战。

  青年教师欠缺家教指导力

  小黄同学最近上课容易瞌睡。年轻的小张老师很生气,给他父母打电话——“你们怎么搞的,孩子上课总睡觉,作业都是错的,家长有没有用心?”结果,老师和家长在电话两头吵起来。班主任田老师见此接过电话,三言两语安抚家长后,约好当晚和小张一起家访,商议问题解决办法,家长也在电话那头缓和了语气。这件事给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教师王秀明很大启发:教师有无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能力强弱,体现在家校共育上效果完全不一样。缺乏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可能导致家校关系紧张,不利于合力育人。

  “对区域内近3000名教师调研发现,老师普遍认为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一般,这就更需要学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奉贤区教育学院院长蒋东标说。目前教师群体中,尤其是85后、90后青年教师,欠缺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力。年轻教师坦言:害怕与家长交流,更害怕家访。还有班主任因急于解决学生问题,不小心陷入学生父母间的家庭矛盾,导致家校沟通不畅。

  乐做“桥梁”解读教育期望

  曙光中学教师万涛发现:高二暑假返校后,一向朴素大方的小程同学突然化妆了。老师心里咯噔一下。当晚家访时,一进门就听到母女俩激烈争吵。原来女孩想当珠宝设计师,但母亲坚决反对。

  父母倾向于让孩子当公务员或医生,孩子却想要成为艺术工作者、电竞选手……日常家校沟通中,常会发现亲子双方在家庭教育期望上有差异,直接影响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德育主任周雯婕说,家校共育的合作起点是互相尊重,尊重的起点是愿意尝试理解对方。对于日益“水涨船高”的家庭教育期望,不能简单用“对”或“错”判断,也不能动辄用“高不高”衡量,教师应乐做“桥梁”,不仅要让自己成为家庭教育期望的解读者,还要组织并引导亲子双方共同解读这份期望。当父母、孩子和教师三方坐下来,应共同分析家庭教育期望的形成是否基于对孩子智能、个性和志趣的判断,是否考虑家庭资源以及个人、家庭、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真正契合孩子成长的愿望和价值追求。

  要有颗敏锐的心善于发现

  “当前进入家校合作育人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社会背景和发展主题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一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相当重要,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已进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阶段。”蒋东标说。

  年轻教师面对家长不知如何应对,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首先是自身专业性需要不断提高。在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枫看来,教师的“专业储备”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对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教师还要有颗敏锐的心,善于观察学生和家长,从中发掘问题,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面对有些学校的家长会质疑作业多少的问题,周雯婕认为,一方面,学校教师需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因材施教,可采取作业分层;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专业人士,要有自信和原则,不受外力干扰。

  针对家校之间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一线教师要敢于创新探索。针对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奉教院附小姜燕燕工作室开创“爸爸俱乐部”,对热点话题展开“问题沙龙”,全面提升家教队伍指导能力。


(责任编辑 :韩璐)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