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听歌戴耳机 乘车不霸座

2019年11月13日 10:25   来源:广州日报   杨洋

  昨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开征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条例拟提请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表决。市民如有意见建议,可于11月29日前以信函或者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到“广州人大立法”官方微博发表意见和评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洋

  公共场所活动须合理控制音量

  草案指出,制定该条例的目的旨在规范、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草案特别指出,公民应当尊重社会公德,遵循公共场所文明礼仪。其中,在安静的室内公共场所收看、收听视听资料,应当佩戴耳机,在户外公共场所进行文娱活动时,合理控制音量,不得影响他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观看电影或者演出时,遵守观演礼仪,不得影响他人观演,观看体育比赛时,公道、友好,不得起哄、鼓倒掌、喝倒彩、向场内抛掷物品。

  市民在出行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如何规范引导?草案明确,公民应当遵守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其中,驾驶车辆时,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不得随意变道、穿插、加塞、占用应急车道,不得违规使用灯光和喇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文明礼让,配合安全检查,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在车厢内饮食,不得携带散发异味的物品,乘坐火车或者长途客车时,对号入座,不得霸座。

  社区公共文明方面,草案指出,要文明饲养宠物,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不得危及他人人身安全,不得虐待、遗弃宠物,不得在城市居民小区饲养家禽、家畜、食用鸽、信鸽。

  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身边好人

  见义勇为既值得赞许,更需要保障。为此,草案明确,鼓励和支持公民采取合法、适当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施见义勇为行为。因见义勇为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见义勇为人员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依法给予适当补偿。此外,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因其见义勇为遭受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请求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的,相关机构应当及时予以援助。

  为了鼓励文明行为,草案提出,单位和个人的荣誉称号、文明行为表彰奖励等信息,按照自愿原则,记入信用档案。同时,鼓励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者聘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本市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平台,对获得文明单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公布,并适时对影响恶劣的不文明现象予以曝光。

  8类行为列入重点治理清单

  草案指出,本市对高频高发的不文明行为实行重点治理清单制度。8类高频高发的不文明行为列入重点治理清单,分别是:

  (一)在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吸烟;

  (二)驾驶机动车不按照规定礼让行人、随意穿插变道、违法停车;

  (三)行人、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不按照规定通行;

  (四)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五)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六)在严格管理区携带犬只出户未用犬绳牵领犬只、未即时清理犬只粪便;

  (七)制造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八)高空抛物。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