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衡水高新区打造工程设施装备产业集群纪实

2019年08月19日 14:07   来源: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   

  

  中铁建公司

  

  衡橡科技公司

  

  宝力股份公司

  

  国检中心  

  日前,衡水高新区成功入列河北省工程设施装备产业名区和工程设施装备产业集群。沉甸甸的荣誉来自多年的努力和积淀,昭示着高新区的光明前景……

  工程设施装备产业是衡水高新区的特色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高新区坚持将该产业作为区域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发展,已将其培育成为全国同行业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产品品种最全、专利产品最多的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十强特色产业”和“最具成长性特色产业”,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并获“中国橡胶制品之乡”称号。工程设施装备产业已由零散化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品牌优势明显、公共服务体系健全、行业协会健全的产业集群。

  集群内工程设施装备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铁路、公路、水利、地铁、轨道交通及建筑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工程设施装备产业集群。集群内企业共343家,其中生产厂家140家,上下游企业203家,主要生产橡胶支座、桥梁伸缩装置、橡胶止水带、波纹钢管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工程设施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从业人员数量达17670人。全国获得公路桥梁支座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135家,衡水占81家;另外,20家企业的盆式支座产品、10家企业的桥梁伸缩装置产品、52家企业的橡胶止水带产品通过铁道部CRCC认证,进入铁路建设市场,衡水市分别占到5家、5家、40家;30家波纹钢管生产企业中,衡水占21家,国内占比高达70%。

  衡水高新区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链条重构和优化,以打造京津冀跨区优势产业链为突破口,以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为龙头,充分利用已有品牌,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关联配套,注重与区外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从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到销售服务的工程设施装备产业链条。高新区将集群建设和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集群要高水平定位,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经过几年发展,集群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质,已有一批具有产业示范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规模、技术和装备、产品质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集科研、产业化、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工程设施装备产业集群内形成了宝力、中铁建、衡橡科技、丰泽等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态势,实现产业的突破性发展。重点发展上下游产业,对上游产业中金属材料、无极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同时服务于下游产业,涵盖交通运输、建筑、能源、国防建设、航空航天等领域。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产品原材料及产成品提供物流服务,建立衡水海关内陆港、衡水公铁交通配套产品铸造基地、河北陆港外综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省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国家工程橡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产业链的关联配套,加快发展以工程设施装备产品为重点的产业物流,打造辐射全国的工程设施装备集散地。

  未来集群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全力攻坚橡胶改性与功能化增强产品性能,拓宽应用领域,满足太空站(各种密封、屏蔽),大飞机制造(橡胶部件),高速铁路(减震、密封),汽车行业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需要。同时开展弹性体改性研究,利用现有技术基础,加大弹性体改性研究,增强加工性能,提高上限使用温度,加大力学性能,降低成本;加强PP对SEBS弹性体力学性能的研究,提高SEBS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开发针对汽车配件领域的热塑性硫化胶(TPV)产品;以建筑减隔震支座产品为突破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制全过程质量可追溯系统,进而在全行业推广使用。以桥梁伸缩装置(伸缩缝)为突破点,发挥智能制造的现代新技术,建设全自动送料、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引领行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健康发展。重点打造“河北质量”区域品牌,将其产品辐射至雄安新区,服务于交通运输、建筑、能源、国防建设、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先进产品。

  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衡水高新区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新增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新型研发组织试点建设单位1家、省级试点培育单位1家;院士工作站申报2家;企业技术中心复审10家完成申报;工程技术中心5家完成申报;市级众创空间申报并成功认定1家。鼓励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众创空间。

  衡水高新区投资28亿元建设“衡水科技谷”,打造四大板块。一是抓好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加强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合作力度,积极运作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二是推进京津石衡创客联盟高效运转。为进一步推进京津石衡创客联盟工作,切实增强创客联盟聚合效应,实现“互换空间、异地孵化、梯次转化”的效果,三基地已培育、推荐4个项目到衡水基地;三是继续推进“蓝火计划”衡水基地,开展第二批“蓝火计划”专项前期准备工作;成功举办衡水·北京海淀对接恳谈会;四是推进衡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建设,制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政府与市场互相促进、需求与供给高效对接、技术与资本互动融合”的本地化全流程建设运营方案。

  成立河北省工程橡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广泛团结相关领域的精英和专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机会,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订,加快自主创新转化标准,努力把标委会建成国内一流的标准、技术、学术组织,从而为工程设施装备行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成立公共科技服务检测机构,国家工程橡胶检验检测中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立。通过了CMACNASCAL“三合一”认证和CCPC认证,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机构,已发展为以检测为主,兼具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培训、认证咨询、商务中介等业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检测能力覆盖橡胶支座、胶管、输送带、聚硫密封胶及土工格栅等72种产品1069个参数,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工程设施装备产品的检验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可被50个国家地区及65个机构承认,业务范围覆盖全国27个省市。

  积极进行投融资平台建设,衡水高新区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团,创建产业引导基金和创投基金,搭建投融资平台。创优金融服务支撑。先后创设了四支基金:“康”“熙”“通”“宝”。“康”是5亿元规模的高康创业风投基金;“熙”是5.7亿元规模的“蓝火熙业”投资基金;“通”是10亿元规模的“银政通”业务基金;“宝”是30亿元规模的宝云产业发展基金,从而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提供基本的保障。高新区与衡水市科技创新局、衡水宝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北衡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基金规模1亿元,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高新区已与邢台银行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区内确定25家企业纳入第一批“政银保”业务范围,为企业申请财政补贴提供便利。

  衡水高新区加强产品开发与测试、大型仪器共享、科技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国家工程橡胶检验检测中心)、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等科技资源,整合形成面向企业的开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上下游产业间的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共享。

  区域品牌和企业名牌建设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衡水高新区致力于构建工程设施装备产业品牌建设新模式,打造“先进管理+先进企业+优质产品”的品牌架构体系,坚持设计、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五位一体”建设,提高产品的工业设计水平和质量标准,制订高于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设计+制造+品牌”,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精特新”产品和“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产品区域品牌。

  对区域内有发展实力和潜力的各类企业进行集中优选,制订培育计划,通过引导和激励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形成各级政府质量奖,搭建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市政府质量奖、区质量奖的梯度培育机制。

  衡水高新区以创建“全国工程橡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契机,推动龙头企业发起成立“河北省工程设施装备质量促进会”,搭建“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平台,将质量技术元素和创新要素融合发力,规范产业、提升层次、创新发展,着力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传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经河北省质监局批复衡水市率先开展“河北质量”品牌认证工作试点,并充分发挥河北省工程设施装备质量促进会及中国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率先在工程设施装备行业开展品牌认证工作。推动成立由中铁检验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中建协认证中心、中国方圆认证中心等国内铁路、交通、建材等行业领域的顶级认证机构组成“河北质量”认证联盟,采用国际通行的认证方式进行第三方认证,评定出一批市场与社会公认、代表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先进性的企业和产品,打造河北乃至全国行业内的“标杆”和“领跑者”。

  衡水高新区工程设施装备产业集群内企业获得全国质量奖鼓励奖1家,河北省质量奖4家、衡水市质量奖3家、提名奖1家,高新区质量奖8家,提名奖15家,驰名商标9项,省名牌产品31个,知名品牌7个,省服务名牌1个,“鲁班奖”“詹天佑奖”“全国钢结构金奖”“河北省诚信企业”以及省优质产品等其他荣誉60项,5家企业通过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质量授信并在全国进行品牌推荐。

  衡水高新区实施“高新区晋位提升工程”“科技创新提升工程”“产业提升工程”“项目招商提升工程”“生态治理提升工程”“改革创新提升工程”等十大提升工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高标准、高质量作为集群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则,贯穿到品牌创建中,推动集群产品高质量发展。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上市企业,引进一批超50亿元、超百亿元的高新技术和高科技项目,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集群实现产业化。推进集群产业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进而推动企业向高端化、链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实现存量变革。以世界前沿科技项目建设为引领,启动建设总面积6000亩,起步区2000亩的中国雄安(衡水)产业园,加快实现增量崛起。

  高水平发展规划引领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发展目标

  利用三到五年,初步形成品牌优势突出、高端要素聚集、核心技术领先、龙头企业带动、协作配套紧密、创新服务完善的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与国际影响力的工程设施装备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四个显著提升:

  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占全国工程设施装备产业市场份额达到70%。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达到50个。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完成“全国工程橡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验收工作,基地内省级以上质量效益型企业达到20个,省政府质量奖3项,工程设施装备产品国家级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到2025年建成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程设施装备产业基地。

  发展思路

  坚持人才牵动升级。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要以人才为核心,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相结合的原则,面向省会、面向京津聚集创新型人才。坚持创新驱动升级。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主引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衡水高新区工程设施装备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质量带动升级。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推动高新区工程设施装备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坚持开放推动升级。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机遇,鼓励高新区工程设施装备生产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区域合作,化解过剩产能。坚持绿色促动升级。坚持保优压劣、保大压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过剩产能,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各类要素向龙头企业聚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行业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发展举措

  扶持龙头骨干企业进行产业升级,鼓励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围绕工程设施装备产业上大项目、好项目,突出工艺装备、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品牌建设、降耗增效几个关键环节,组织企业开展高点对标赶超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瞄准一流促升级,高端定位谋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动工艺装备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产品生产高效、节能、环保、清洁。鼓励为龙头企业配套,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

  鼓励小微企业向“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配套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小微企业以联合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对有条件的小微企业,政府重点资助企业转型,为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做精、做细产业配套产品,鼓励企业聚集到高新区发展。

  深化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河北质量”区域品牌影响力。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强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释放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平台的要素交汇聚集地作用,加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公共服务、投融资等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协调科技、产业、服务的关系,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体系支点,助推工程设施装备产业发展成为全国行业的领跑者。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意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激励企业参与争创知名品牌工作,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提升“河北质量”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引导企业走两化融合道路。在集群规上企业中推行“互联网+”等新业态模式,努力打造“互联网+工程设施装备产业”的模板,鼓励和支持集群内骨干企业实行智能化生产、智能销售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污染防治、能耗计量等环节进行改造,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打造工程设施装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链条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搭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网上交易、在线支付、数字认证和现代物流等网上服务功能,突出智能化、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众包物流等新型互联网物流平台。鼓励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新型金融业态,推动发展普惠金融。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