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燕京八景”绘入6号线西延段

2018年07月24日 13:34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曹政

  年底开通的6号线西延地铁站长什么样?近日,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会同北京市轨道公司组织开展了地铁6号线西延公共艺术品设计方案征集评审,并将设计方案对外公示。记者注意到,6号线西延虽然只有6个车站,但每个车站都至少有一件公共艺术品。其中,北京人熟知的“燕京八景”、“荷塘月色”均计划绘入最终的地铁站中。

  地铁站首现北京冬景

  负责实施这些艺术品的负责人介绍,在6号线西延不同地铁站的艺术品中,联合展示出了北京四季的不同景象。

  春在田村站。在站台与站厅连接的楼梯上方眉头墙,长8.5米、高4.2米的艺术品展现了北京的春景。早年间,京城用煤均来自西边的门头沟煤矿,运煤进京走阜成门。主选方案《阜城桃花》描绘的就是运煤的队伍和春日漫天的桃花;而备选方案《惊蛰》,也是展现这一节气“虫惊而出走”。

  夏在廖公庄站。主选方案名字与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一样。通过搭配拱门造型,展现夏日月色。

  秋在西黄村站。主选方案《闭影流金》,与廖公庄站造型一致,但图景不同。画中,碧空如洗,金色的银杏在清风中翩翩起舞,远处白色的鹿、马悠闲地享受秋日暖阳,这正是北京最动人的一抹秋色。

  冬在苹果园南路站,这也是地铁艺术品中头一回展现北京冬景。苹果园南路站的站厅层,配合墙壁上的拱门造型,将有8个不同的美景。

  针对这8个美景,有两套不同的方案。其中主选方案就叫《燕京八景》,但创新地表现为冬日雪景,也突出传统园林、宫囿建筑的美感(见上图);备选方案《古都瑞雪》的八幅景都着力表现了瑞雪映照下的古都北京,包含了长城的壮丽、北海的秀丽、天坛的神圣、颐和园的端庄。

  乡村风“混搭”现代风

  苹果园地铁站,将出现6号线西延线上最长的艺术品。在站厅层的两侧,将对称设置两幅长49.45米、高3.5米的壁画。通过金属切割喷绘工艺,展现“春华秋实”。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描绘了轻松、愉悦、生态的“树下”乡村生活场景,恰恰与现实中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使得地铁空间中匆忙的乘客在此站感受到不一样的轻松愉悦。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未来的苹果园站主色调为金色。在楼梯上方的眉头墙位置,也将布置两幅名为《金色印象》的作品,金属切割喷绘工艺结合内置的LED灯具。画面中,运用树的剪影和层叠关系,配合灯光营造出来的独特氛围,将给过往乘客留下深刻印象。

  6号线西延上的另一座大站——金安桥站,车站则是满满的现代画风。从站厅到站台,主要以蓝色为主,吊顶、立柱、楼梯融为一体,时尚感十足。顶部是金属锻造出的一个巨型灯罩,楼梯又以马赛克拼接出图案。

  出入口通道有星辰大海

  在6号线西延段多个车站中,廖公庄站格外有特点,这主要在于它不同以往的出入口通道里。这个通道虽然长,但不再是单调、压抑的设计,更具活力。记者注意到,该站出入口通道的主选方案和备选方案都是以蓝色调为主,一个是大海,一个是星空。

  其中,主选方案叫《海蓝之谜》,采用马赛克镶嵌,长30米、高3米。铝板镂空的巨型水母,结合灯光效果共同呈现出一片神秘的海洋;备选方案叫《梦中星空》,工艺和尺寸一样,则是将铝板镂空的星星,结合灯光效果共同呈现出一片美丽浩渺的星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通道中,地面、墙面与顶面采用整体设计。橙色空间运用波浪图形过渡到蓝色的大海或星空区域,给人一种恍如梦境的感觉。

  何时才能看到这些车站的真容?目前6号线最西端还是海淀五路居站,而西延工程则是从五路居站继续向西延长10.556公里,共设车站6座,自东向西依次为田村站、廖公庄站、西黄村站、苹果园南路站、苹果园站、金安桥站。不过,根据工期进展,年底将率先开通苹果园以东4站。据了解,这些艺术品包括主选和备选两套方案,完成最后的斟酌后就将进入施工阶段。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