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理性看待“艺术中考”

2017年05月05日 07:55   来源:新华日报   

  零点快评

  据“交汇点”客户端报道,今年起,江苏将试点音乐、美术考核结果计入中考。南京将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实施这一新政,在2020年实施艺术课程进中考。

  我省作为中考改革的试点省份,率先实施“艺术中考”,既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之举,也是对接国家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必要准备和铺垫。毋庸讳言,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高考始终是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指挥棒”。从试行方案可以看出,艺术素质测评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考前突击、流于形式的可能。可以预见,音乐、美术课将摘去“副科”的帽子,不会再被语文、数学等“主科”老师强行征用。

  对于加考艺术科目是否会增加孩子负担,家长倒不必过于担忧。首先,方案已规定艺术素质测试并非选拔性考试,而是通过性考试,在改革的初始阶段,教育部门应该考虑家长“必然的焦虑”,合理确定难度系数,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课程标准下通过无虞。再者,在“加分依据”中将“社会艺术考级、非教育行政部门举行的艺术竞赛的证书和名次”排除,可以避免将分数功利化,防止家长盲目将孩子送到艺术类辅导班“回炉再造”。

  “艺术”应被视为孩子的“翅膀”,而不是“包袱”。当然在同样的衡量尺度下,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学生势必会受到一些冲击和影响。因此,不管在政策还是在资源上,应兼顾公平原则,尽可能修复农村学校的“硬伤”,并对农村学生在资源和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