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上午在京通报了一项预付式消费调查体验结果,显示所有预付式消费商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问题,其中办卡前暴露的问题相对较多达45.3%,办卡中的问题率紧随其次为24.2%,办卡后的问题率为2.7%。中消协表示,就调查体验发现的问题及线索,将约谈相关企业,并移送政府有关部门处理。
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卡型均有问题
中消协去年下半年派出近百名有经验的、经过系统培训的体验员,对北京、上海、广州、长春、南宁、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和济南等10个城市,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洗车、洗衣和健身等5个行业(含连锁店和非连锁店两种商家类型,以及记名卡和不记名卡两种预付卡类型)进行电话及现场体验预付式消费,乱象丛生,令人咋舌:一是所有商家预付式消费均存在问题,诱导消费和经营主体不合法的问题较为突出,将近一半商家都存在这两类问题。二是各行业办卡前、办卡中和办卡后的表现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办卡前环节,美容美发行业问题相对突出,问题率达到55.0%;办卡中环节,教育培训行业问题率相对突出,达到33.3%。三是所有城市总体问题率均达到100.0%。办卡前环节,长春和北京的问题率均超过50.0%;办卡中环节,上海问题率相对较高,达到28.6%。四是连锁店与非连锁店总体问题率基本一致,连锁店办卡前问题率甚至略高于非连锁店。

图说:十大城市问题率。

图说:五大行业问题率。
普遍存在八大问题
诱导消费。四成多商家存在诱导消费,巨大折扣和免费体验是两大杀手锏。近九成的商家存在口头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预付卡的行为,部分商家用限时抢购、众人拾柴、新老都爱等方式推销预付卡,给消费者制造一种“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的假象。部分商家设计夸张折扣诱导消费者购买预付卡,教育培训行业更偏爱免费体验试用。优惠类型五花八门,将近一半的商家都采用了至少一种优惠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优惠类型为“七折及以下优惠”,占到总调查样本的28.7%。
霸王条款。两成多商家存在“霸王”条款。预付卡合同无保障是预付式消费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许多商家要么不签订合同,要么合同内容不够全面,条款不合理。超半数商家不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仅有口头约定,美容美发、洗衣、洗车行业情况尤甚。少量预付卡金额和有效期限设置违规,教育培训及健身行业违规情况较严重。四成商家不开具正规发票,美容美发行业违规情况较严重。
强制服务。少数商家涉嫌强制服务,存在强制服务的问题率为7.3%,主要是遗失或损坏情况下不补不退、正常情况下不允许自由转让或退卡、以及转让收取高额转让费用等问题。其中美容美发行业问题率相对较高(5.8%),杭州相较于其他城市问题较突出(18.3%),非连锁店的问题率(8.8%)高于连锁店的问题率(4.5%)。
其他问题还有:四成多商家经营主体不合法,美容美发和教育培训存在超范围经营;个别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承诺的商品和服务人员变更、优惠过期等;个别商家存在人身安全隐患,集中在教育培训机构;个别商家存在变相涨价,美容美发行业反馈的问题较多;个别商家暂停营业不告知,美容美发行业擅自中止服务问题相对突出。

图说:济南一家美容美发店莎蔓莉莎,销售的预付费卡原价13880元,现价2880元,相当于2折折扣。中消协提供
加大监管力度 严惩失信商家
预付式消费问题丛生,顽疾难除,根本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完善、监管力度薄弱,难以满足目前问题众多、纠纷繁杂的预付式消费实践的制度需求,也难以从根本上治理预付式消费问题。中消协建议,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预付卡及预付式消费的法律规定。其次,尽管有规定中央及地方商务部应设立紧急预案、对发卡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等,但均未具体到细节层面,使监管无法落到实处。应细化监管办法,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对发卡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第三,不少商家推行的预付卡金额高达万元以上,处罚力度只相当于几张预付卡费用。商务、工商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要严惩并曝光失信商家,增加商家违法成本。消费者投诉预付卡商家一经查证属实,情节严重的应当纳入信用黑名单,并向社会公示。第四,引入第三方支付方式或行业保证金制度等资金监管方式,为消费者预付式消费提供信用保障。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