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京津冀多地今将雾霾笼罩 北京明天或达重污染

2017年02月27日 0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金硕

  根据环保部门此前的预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26日开始的新一轮污染过程今日将扩大至10余城市。27日白天,北京上空的扩散条件有所转差,空气质量为3级轻度污染,28日,北京的空气质量或将达到4-5级,也就是中到重度污染。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根据预报,从26日开始到28日,中国北方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逐步转差,华北中南部、东北局地、西北局地空气质量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京津冀地区从26日开始的新一轮重污染过程将在今日迎来最严重阶段。根据环保部此前发布的预报,27日,此轮空气污染影响的范围将扩大至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廊坊、保定、邢台、衡水、邯郸、唐山,山西临汾,山东德州、聊城,河南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等十余城市。

  另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26日夜间至28日早晨,华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为3级至4级,华北中南部部分地区可达5级,有轻至中度、局地重度污染天气。

  在受此轮污染过程影响较大的河北,河北省气象台预计,26日夜间起,河北全省大气扩散条件逐渐转差,中南部地区的能见度将降低。27日早晨,唐山、廊坊、保定东部、石家庄东部一带能见度较低;27日夜间到28日早晨,主要的低能见度区将分布在唐山、保定东部、石家庄东部、沧州、邢台、邯郸一带。

  根据预报,3月1日前后此轮污染过程有望结束,不过,3月3日至5日,该区域中南部可能出现新一轮重污染过程。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针对此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污染过程,环保部要求,相关地区要及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向有关地方政府发布重污染预警提示,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

  环保部还要求派赴各地的专项督查组要将各地应急预案启动和措施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着力检查应急预案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大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超标排放行为。

  24日,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称,经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河北省环境气象中心联合会商,预计26日至28日河北省将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石家庄、保定、廊坊、邢台、衡水、邯郸、定州、辛集、唐山、沧州市将达到区域橙色预警水平。

  通知要求各市及相关成员单位按照《河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于25日12时各项强制性减排措施落实到位,26日8时公众防护措施和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落实到位。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北京明日或达到重污染

  上周,北京气温起伏较大,先是遭遇“倒春寒”,降下新春首场降雪,后又经历了气温迅速攀升。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市的气温持续上升,25日,北京南郊观象台最高温升到了13.5℃,26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温也达到13.3℃,全市最高温出现在顺义本站,高达14.0℃。

  不过,从26日夜间开始,北京气象扩散条件转差,能见度也随之下降。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预报,27日白天,北京地面受低压影响,扩散条件有所转差,预计首要污染物为PM2.5,空气质量为3级,轻度污染。预计28日,北京的空气质量将达到4-5级,也就是中到重度污染程度。

  根据预报,3月1日,北京的空气质量将再度回归到2级良,不过,3月2日,空气质量又会达到3级轻度污染。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