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萌动生机待绿田:雨水养生 乐享初春时节

2017年02月17日 13: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年2月18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而隽永的烙印,并且至今仍不褪色,成了繁忙生活中难得的诗情画意。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关于雨水节气的诗歌中,笔者非常喜欢一首作者不详的《七绝·雨水》:

  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气满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

  意味着雨水变多,天气开始回暖。春天的脚步一天天真实起来,这也提醒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该加以调整,帮助我们元气满满地迎接新的季节。

  起居:作息有常 劳逸结合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而且表示雨量开始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气相对比较寒冷。雨水后,我们可以明显感到春天的暖意越来越浓。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到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及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应注意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雨水时节,要保证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饮食:养阳护肝 补水润燥

  暖和的春天已经到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暖和,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饮食上来说,春季要顺应天时,即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留意保护阳气,多吃点“升发”食品。

  根据中医理论:春属木,与肝相应。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人肝,酸具收敛之性,故春季饮食调养时,应适当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品,如马齿苋、西红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而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品,也就是俗称的带有“升发”功效的食品,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辣椒、生姜、葱、大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洋白菜、芹菜、菠菜、荠菜、茴香菜、黄花菜、蕹菜、蕨菜、莴苣、茭白、竹笋、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韩璐)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