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纯手工兔子灯越来越难觅了”

据《劳动报》报道,栩栩如生的纸制兔子灯,在众多塑料款、充气款兔子灯中,显得如此特别。元宵将至,陈志刚的兔子灯生意比平时红火了不少。“做一个要花上3小时,现在这样的纯手工兔子灯是越来越难觅了。”他说。
第一个灯卖了80元
来上海二十多年,陈志刚坦言,自己也没想到会做手工兔子灯,而且生意还那么火爆。“最早只是做点小生意,元宵节卖那种塑料的兔子灯。”
十五年前,正好是一个正月初二的午后,和煦的阳光照得人也暖洋洋的。“小胖子,你别卖塑料的灯了,我教你做手工兔子灯,给你孩子玩玩。”正在弄堂口晒太阳的七旬老伯冲着彼时还有些发福的邻居陈志刚喊了一声。看到6岁的儿子在那儿蹦跳着玩耍,陈志刚答了句,“那你先做出来看看呗。”
足足花了两小时,老伯用找来的竹片、纸等材料,整出了一只精美的兔子灯。陈志刚啧啧赞叹,看到儿子爱不释手的样子,他决心跟着老邻居学做兔子灯。
“刚开始学的时候,笨手笨脚的,做一个灯要花上一天时间,不是兔子头做得太大了,就是尾巴做得太长了,不是很像。
记得第一个自己满意的成品放在摊位上售卖时,那位买者一眼就从兔子堆里相中了那个手工的,80元连价都没还就买走了。”说起自己的第一桶金,陈志刚至今仍记忆犹新。自那之后,他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并请教了许多老上海人,革新做法。如今,陈志刚和他的兔子灯在方浜路上也是小有名气,每年过年期间,店门口的生意总是络绎不绝。
3小时才能做上一个
“手工兔子灯看上去简单,其实做起来不容易的,从铁丝、透明纸开始制作,至少要3小时才能做上一个。”陈志刚说,虽然兔子灯只在元宵节和过年期间这短短不足一月的时间生意红火,但他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做兔子灯。
“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做好,否则临时做肯定来不及。”在他并不宽敞的家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兔子灯,还有许多堆叠在一起的弯成圈的铁丝和几大袋手工剪好的纸,垒起来像个小土坡。“没办法,不可能做出来就卖掉,有时候也会抱怨,毕竟本来地方就不大嘛。不过也就说说,这么多年了,对兔子灯也有了感情。”
他搬来小板凳,又开始忙开了。用透明胶将两个椭圆形的铁丝圈呈90度绑在一起,组成兔身,再缠上两个小铁圈进行固定,他一边做着,一边说道,“一个兔子灯要用老虎钳弯6个园铁圈。最早兔身是用竹片做的,但是那个躯壳容易折断,我就改用铁丝,这样既环保,又能重复使用。”他熟练地将兔子架弯好,再连上木轮,框架就搭好了。
陈志刚那双黝黑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无数次和铁丝的摩擦,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刻痕。“这还只完成了一半,贴兔毛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他从边上拖出来一个纸箱,只见里面全是用剪刀一道道剪好的透明纸。“剪纸也是麻烦事,每条粗细要差不多,把几张纸叠在一起剪,这样能快些,有时候看得眼都花了。”陈志刚叹了口气,将一条长长的“兔毛”拿出,小心翼翼地糊在兔身上。“这最需要耐心,因为每个地方都要糊两层纸,而且得把剪得细碎的纸屑层层相贴。”
只要有需要仍会坚守
这两天,陈志刚的兔子灯一天能卖出四十几只。他说,前几年的一个兔年,他一天就卖掉了一车重达10吨的兔子灯,大约有2000个。“现在这样的光景不再有了,但兔子灯的销量还比较稳定。今年外国语学校就一次订购了100多个,还叫我去给他们上课。说来也奇怪,手工的价格是塑料的两倍,但大家都喜欢买手工的。”他说,在他店里消费的6成以上是超过50岁的爷爷奶奶辈。“买给家里的孙子孙女,也找回了他们童年的记忆。”
如今,漫步在老城厢附近,在很多小店里,能看到各色各样的兔子灯,发光的、发声的、甚至是会动的。但像陈志刚小店里的这种手工兔子灯却越来越少。“有些小店会找退休的阿姨做几个,但量不多的,也就几十个,过完元宵就不卖了。因为工作量太大,三小时做一个也就挣30块钱,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十多年来,陈志刚仍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小店里,坚持亲手拗铁丝黏“兔毛”。他相信,传统的手艺,也有自己的市场。“50元的兔子灯成本不到10元,只要能卖出量,收入还是可观的。”
这两年,他开了自己的网店,除了元宵节,他说有新人结婚时也会来买小的兔子灯当吉祥物送个孩子,中秋节、情人节,兔子灯也成了寄托爱的信物。更让他欣慰的时是,最忙时,家里人都会帮着自己一起做,而他的孩子,也从曾经拉兔子灯的孩童,成为了一名手工兔子灯的制作者。
“十五年做下来了,只要有需要,还会继续做下去。”陈志刚钻进了小屋,继续工作。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