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家住加州花园的李女士把自己空置了一个多月的房屋挂在网上招租,出乎预料的是,看房的队伍,绝大多数都是从事房屋托管的中介公司。
李女士表示,中介公司给出的价码比自住客给出价码普遍要略高,但代价却是要她要签上5年以上的合同,同时对方表示还要对房屋进行简单的改装,再转租给其它人。
“我该不该把房子交给二房东打理?”李女士一方面对租赁后的省事有些心动,另一方面对房屋租赁中的二道贩子还是心怀忐忑。
八拨看房客 七拨是托管公司
初七,上班的第一天,李女士把出租房的消息挂在网上.她的房子是三室二厅二厅,面积130平方米。
此前长租的房客在节前退租,空了近一个月后,李女士觉得节后应该是租房的高峰,早早地把房源挂在网上。两年前,李女士这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快就找到了承租户。
托管前的房屋
“两年前挂出,也是接到很多中介的电话,全部都是带客上门看房。”让李女士意外的是,这次是依然是中介的电话占据绝大多数,不过中介们并没有打算带客上门,而直接上门与业主洽谈托管事宜。第一天来的八拨看房客中,有七拨都是从事房屋托管的公司或者个人。
“对业主来讲,依然是租房收钱,”一位中介对女士称,托管公司实行一站式服务,让业主更加省时省心,“大户型的房源,如果过于陈旧,都会面临出租难的问题。”
托管公司出价略高于普通租户
唯一看房来的自住客给李女士出的价码是每月1900元,原因是房屋的装修和设施都太陈旧。
而几位托管公司开出的价码,则在2000-2200元之间,每个月只需坐等收租,缴费、维修以及空租的风险都由托管方承担,这让李女士颇为心动,以前直接租给房客,热水器故障,水龙头漏水等问题,让李女士折腾不已,房客的物管费等也经常拖着不交。
李女士说,上门的中介队伍包括了满城、小家、宝香房等专业的托管公司,也有不少个人从事这样的托管业务,甚至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也把房屋托管当作了创业的方向。
托管也有代价 一次性至少签五年
为什么托管中心可以出到比直客更高的价码?一家托管中心的业务员带李女士参观了他们对托管房源的处理。
同样在这个小区,同样户型的房源,被托管中心进行了简单的改装和重新粉刷,卫生间和厨房焕然一新,客厅和饭厅都被隔成了单独的房间,一套房源被分割成5个单独的家庭式公寓,家俱家电逐一配齐。
托管后的房屋
“每周,会请固定的保洁上门,对公共场所和室内都进行打扫,”业务员称,房间内的很多资源,包括厨房、卫生间、WIFI,都是共用的,承租房客都是周边的年轻上班族。
业务员说,分隔出租的房源分为A、B、C、D四种类型, A型的租金是1000元,B型750元、C型是650元,D型是550元,最低的E型,租金400元,算下来总租金的价格超过3400元。
所有的托管方都提出要至少签订5年合约的要求,原因是他们的前期投入都在万元以上。“托管前两年几乎没有利润,”业务员称,第三年才会有利润体现,“如果不考虑房租的增长,托管方的利润也不高。”
托管中介揭秘 最多者可管理上万套
“托管并不仅是所谓的改装或者群租。”满城房产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很多房东不在重庆,或者觉得打理比较麻烦,都把房屋交给托管中心,目前他们在主城的托管房源超过10000套,每个资深业务员的手上都有几十套。
一个从事托管的个人表示,自己经营了一套清水的托管房,简单装修投入了将近2万,每年的利润大概是一万多元,5年下来是6万多元,实际收入在4万元左右。他说,折算到每月,实际收入不到1000元,但工作却非常繁琐。
“业务托管更多还是要靠规模,”小家联行是另一家专业从事房屋托管的中介。该公司业务员表示,由于对业有承诺,每套房可能有赔有赚,很多公司都只能靠量取胜,目前他们托管的房源超过1000家。
托管支招:抬高定价,约定“隔断房”限制
房屋托管在最近两年,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不仅很多公司加入,很多个人也加入这个这个行列,甚至不少小区的保安、保洁,也把托管业务当作了第二职业,“小区里我就有10多套房屋托管,”鲁能新城小区的一位业主称。
现实中,托管中心大多都以招租时间成本为由,要求业主每年一个月的免租期,这也成为托管中心挣钱的一个手段。其次,房屋托管合同一签五年,意味着房主在两年内都不能根据市场形势调整租金,而中介却可以自主定价。对此,业内人士给房主支招:“可以在签合同时把要价抬高一些。”
此外,尽管重庆对群租没有明确界定,只是按照《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大多数小区,物管还是以“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为由,对托管房进行种种限制,包括不能擅自打隔断分割出租等。
所以,进行托管租房的房东也应该注意,最好在合同有所约定,以免承担“隔断房”产生的风险和责任。同时,对于委托给中介的房子,千万不能不闻不问,否则受损失的就是业主本人。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