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微信红包千万别见着就抢 里面有好多“坑”要当心

2016年12月22日 10:35   来源:扬子晚报   朱姝

  发红包、抢红包、拆红包……眼看着年终岁末将至,微信群里的红包又要开始“飞”了。可有的“红包”却千万碰不得,因为不光“抢”不到钱,还会让你“贴”更多的钱。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的信息安全专家告诉记者,利用微信红包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越来越多。如果遇到有陌生人发送“红包”千万别点击;如果领取“微信红包”还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肯定也是骗局。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然后立刻修改你的网银、支付宝等密码,最后通过正规途径彻底删除这种木马病毒。

  陌生人发错红包让退?

  你要信了手机就中毒

  杨小姐最近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位陌生人给她发来了微信红包。“我立刻问对方是谁,对方说他发错了,让我接受红包再原数还给他。”杨小姐当时就觉得不对劲,看到对方发来这样莫名的请求,她直接告诉对方,只要不接收,次日红包就会自动退还。

  可没想到对方直接回复说:“白给你钱都不要,真是愚蠢。” 看到对方发来这样的消息,杨小姐更坚信其中一定有问题。之后,杨小姐把聊天记录发给朋友看,朋友告诉她,幸亏没有接收红包,如果收了钱,手机有可能就中病毒了。等再发红包时,微信支付密码就随之泄露了,骗子就有可能盗取你手机银行、支付宝等的密码。

  “如果是陌生人的红包,绝对不能点。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然后立刻修改你的网银、支付宝等密码,最后通过正规途径彻底删除这种木马病毒。”信息安全专家表示。

  抢红包要填个人信息?

  钓鱼网站让你贴钱

  邹女士最近也被“微信红包”气坏了。近日她被邀请进一个聊天群,收到群友发来的祝福红包,当时没有多想就接收了红包。

  让邹女士感到诧异的是,以往接收微信红包时,红包内的钱就会直接存到微信钱包内,但这次收到的微信红包却提醒需要补充个人信息。看到微信红包内有100元金额,邹女士便耐着性子按照提示补充了个人信息,并输入微信钱包密码。“顺利”接收到微信红包后,邹女士突然接到微信钱包转账信息,提醒转账出100元,直到此时她才意识到被骗了。

  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抢红包时,一旦需要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重要信息,千万不要相信,以免陷入钓鱼网站,因为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填写个人信息。

  微信好友也有“李鬼”?

  最好修改备注名

  陌生人发的红包不能拆,那好友发的总没错吧?这里要提醒,要是你的微信好友没有“修改备注名”,进行实名化,还是小心为妙。

  南京市民周女士收到微信“好友”给她发的红包链接,打开后发现中了500元的代金券,在按照指示在领奖网站中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提交后,网站要求周女士扫描一个二维码。想到这个是好友给她发的红包,周女士放心地用手机扫了码。几分钟后,她收到了一条银行转账短信,短信显示,银行卡里的1万元现金刚刚被转走了。核对后才发现,这个“好友”其实是“李鬼”。

  移动信息安全专家提醒,在添加微信好友时点击好友,选择“修改备注名”,进行实名备注,这样,即使有人冒充他人头像、名字时也能及时发现;其次,尽量不要注明“关系”,比如父母、姐弟、同事等,避免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记者 朱姝)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