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职工福利保障被当做是正常薪资以外的“增值项”,那么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处于什么水平呢?他们又比较看重哪些福利保障呢?2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各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 2016年我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为70.4,处于评级基准第三档,即“福利保障水平处于基础水平”的中间位置,可以满足多数职工对企业所提供福利保障的基本需求。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介绍,2016年我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选取 中国内陆36个大中城市,对于广大的中小城市而言,职工福利保障水平还相对较低,因此未来进一步提高职工福利保障的空间巨大。
《报告》显示,在整个福利保障体系中,职工更重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选择二者的比例分别高达72.2%和 60.5%,而选择商业补充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的职工人数较少,分别为34.3%和27.6%。这 一方面说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地位较高、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职工对未来人口老龄化 危机意识有待提高,特别是商业补充保险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对此,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指出,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应积极探索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为我们观察社会制度改革提供了标尺和工具,也为商业保险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空间。”他说。
《报告》指出,在所有的福利保障细分项目中,职工最为看重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选择这三项的职工比例分别高达59.9%、58.6%和50.8%,均超过半数。其次是类属于社会保险的工伤 保险和失业保险,分别是31.9%和26.3%。比较而言,对于重大疾病保险和商业补充性医疗保险以及其他 一些重要的商业补充保险项目并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选择的比例都在20%以下。报告建议 , 考虑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加快发展趋势,职工所表现出来的这些轻视态度值得深思和关注。
《报告》显示,在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取得全覆盖的现状下,要想显著提高职工福利保障水 平,政府和企业就必须在商业补充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上有所作为。调查数据显示,在职工满意度评价指 数二级指标中,商业补充保险实用程度的指数值最高;而在企业的效益评级指数中,商业补充保险产 生效益的指数值也是最高,说明无论从职工的满意度还是企业的效益上讲,商业补充保险是未来政府 和企业“有所作为”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既符合职工的根本利益,也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并 增强企业效益的必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企业认为商业补充保险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但未来1-3 年打算在商业补充保险增加投入的企业比例却偏低,这意味着商业补充保险的供给端可能存在问题, 需要引起保险机构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此外,针对中长期护理保险、税优保险等热点问题,《报告》 也进行了关注。报告指出,近8成职工对长期护理保险具有比较明确的需求意愿,特别是接近40岁的 中年人参与意愿最强,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发展,这种需求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和迫切。
但调查显示,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还处于局部地区试点阶段,推行进度缓慢,各种模式并存,制度设计不统一,未来 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基本养老保险的碎片化特征,导致参保人跨地区接受护理难、护理标准缺失和资金 使用低效等诸多问题。因此,报告建议,政府应该尽快统一模式,并对一些重要设计细节做出明确规定,做 好顶层设计。
今年1月1日起,全国31个城市正式启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调查发现,已经购买税收优惠健康保险产品的职工比例为11.4%,没有购买但有意愿购买的职 工比例高达56.6%。比较而言,没有意愿购买和暂时不能决定的职工比例仅为32%。根据该 项保险已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可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 还不够。
对于已经购买或考虑购买个人健康保险保费的职工来说,选择年缴费在2001-5000元之 间的职工比例最高,为39.1%,其次是年缴费在1001-2000元之间,比例为31.0%,而年缴费不超过 1000元的职工比例为11.3%,也就是说,超过8成的职工会选择年缴费在5000元及以下。报告分析指出 ,这种分布在各类人群中较为稳定,也就是不论年龄、收入、职级、所属行业等差异,选择 年缴费在2001-5000元之间的职工比例基本上都是最高。
对此,《报告 》建议, 职工福利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应该具备一定的“保障”功能,但企业出于 自身利益考虑更为重视各个福利项目的“激励”作用,因此虽然一些企业引入很多福利保障项目,特 别是各种商业补充保险,但却依据职级、岗位、部门和工作年限设置了较为苛刻的条件,把部分职工 被排斥在各种福利保障项目之外,公平性较差,就全部职工而言“保障”功能较弱。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政府加大各种商业补 充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并附加一些非歧视性条件,使得 职工福利保障兼顾“保障”和“激励”功能。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