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沈阳奥体中心场地“斑秃”被调侃:方便面泡软了

2016年09月07日 09: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贾知若沈阳现场

  补时最后一分钟,当中国队解除了门前的最后一次险情,边路突进,再度试图威胁伊朗队龙门,全场3万5千余名观众都不禁站了起来,呐喊着,看着国足的进攻照例被拦截……

  这是一场并不好看的比赛,但对国足和中国球迷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结果——0:0,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12强战征途中拿到了实实在在的1个积分。

  总有一些令人意外

  门将“闪退”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在福地沈阳,甚至连球迷们一片红的着装都那么整齐,看台尽染,热情如火。据了解,福特宝公司专门为这场比赛制作和分发了约5万件红色助威衫,中伊之战赛前,球场广播多次提醒现场球迷穿上助威衫。

  不过总有一些意外无法避免。比赛刚打了4分钟,主力门将曾诚就受伤退场,替补登场的河南建业门将顾超表现还算合格,不过他似乎有一个明显的弱点,那就是开大脚开不远,这使得看台上的球迷们更加紧张。

  上半时快要结束时,一辆救护车开进赛场,把曾诚和另一名受伤的伊朗球员一起接走,看上去,他们都伤得不轻。

  赛后,国足主教练高洪波证实:曾诚的韧带受伤,而且从录相回放来看,当时伊朗球员的动作基本是冲人去的,所以曾诚伤得不轻。

  总有一些惹人争议

  点球“疑云”

  和上一场一样,单前锋武磊再次错失了多次进球良机,这使得记者席上的老记们一直在讨论——高洪波到底什么时候才换人?换郜林如何?

  下半时,满场中国球迷情绪最高涨的一次,是武磊在拼抢中摔倒在对方禁区里,一度,大家都以为这是个点球,而此前诸多判罚都对国足相对有利的约旦主裁阿德哈姆·马哈德梅赫难道不会做个顺水人情?

  结果多少有点令人失望。约旦主裁作势,比赛继续,坐在禁区内的武磊还差点领了一张黄牌。从录相回放看,武磊摔倒前,皮球从空中降落,而他与对方后卫几乎是在争一个二分之一球,尽管在拼抢过程中武磊吃了点暗亏,但皮球明显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所以,这只是一个“疑似点球”。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曾有记者问高洪波对此球的看法,高淡然表示:对不起,诚实地说,你提的问题我无法如实回答。这侧面证明,中方教练组也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百分百的点球。

  总有一些让人不满

  场地“露馅”

  如果说昨天的比赛还有什么东西“欠点意思”,那就应该是沈阳奥体中心的绿茵场了。

  48小时前,如茵绿草曾让伊朗主帅奎罗斯艳羡——“中国队有这么好的场地。”但经过上半时的小小踩踏,奥体的场地竟然“斑秃”起来,有媒体记者在自媒体上戏称:方便面泡软了……

  所有人都在羡慕国足的后勤保障时,奥体的场地给大家提了个醒,很可能,这应该是国足昨天收获一个积分之后,新的收获?

  奥体满场,据说可以容纳6万余人,从昨天的现场来看,火则火矣,却依然还有少量席位空着。国足从来不乏关注度,但是国足需要重塑自己的关注度,这就是3万5千7百余名现场观众数据所能显示的。

  据笔者所知,几名成都本土的球迷此次也专程自费前来沈阳,给国足捧场,他们的心愿如此简单——国足不要输,国足挺住就好!中伊之战后,他们欢乐得如同邻家小孩。

  世界上最难被人理解的是球迷,换个角度想,最容易也最应该被别人理解的,恰恰还是中国球迷。中伊战曲终人散,看台角落里的横幅还没来得及撤下,它孤独地随风抖动着,定睛一看,那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那是中国之队新的海报宣传语,这是海子的诗。国足有幸,除了1个真实的积分,除了痴情的拥趸,他们还拥有诗和远方。

  华西都市报记者贾知若沈阳现场报道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