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全民健身彰显活力竞技体育实力增强

2016年08月02日 13:29   来源:汉中市人民政府网站   

  20载砥砺奋进,激情跨越;20载春华秋实,共创未来。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昂首阔步、快马加鞭,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刷新了一项项历史性纪录,各项体育事业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翻开汉中体育事业的日历,关于群众体育运动的标记脉络分明。2005年9月3日,第五届中国中西部七省区领导干部“延长石油杯”乒乓球赛在我市举行。2014年3月31日,汉中被中国老体协命名为“全国柔力球之乡”,目前全市有上百支队伍数万人参与这项运动。2014年8月31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二站比赛在我市成功举办……全国花样轮滑锦标赛、全国柔力球展示大赛、全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分站赛、全国登山大赛、百公里毅行等群众性体育比赛,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还成为宣传汉中的一个个体育品牌。

  随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市全民健身从百姓需要出发,坚持与旅游相结合、与休闲相结合,努力打造汉中特色,结出了累累硕果。各类群众体育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全民健身运动的社会化、市场化、商业化已成雏形,全市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大众体育丰富多彩、学校体育规范有序、职工体育优势凸显、农村体育日趋活跃、老年人体育广泛深入的良好局面。

  数字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健身的现实需求,这是一份清晰而有力的见证: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14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协会组织健全,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187人;体育设施不断改善,“五大体育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建成1120个村、132个社区、37个镇全民健身工程和10个全民健身示范带工程,大多数县区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体育场馆。

  夯实基础培养人才,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

  这是汉中青少年足球运动史上的一件喜事:去年,12岁的留坝县火烧店镇师晓敏入选女足U14国家队,备战2016年亚足联U14女足锦标赛,成为足球项目我市第一例国字号球员,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集训选手。

  好消息不止这些。2014年,我市组织408名运动员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田径、游泳、足球等13个大项的比赛,共获得金牌69枚,取得了我市参加省运会金牌数的历史最好成绩。2015年全省年度比赛上,我市共获得金牌56枚、银牌33枚、铜牌58枚。特别是4支足球队伍分获两个冠军、一个亚军和一个季军。

  荣誉的获得来自坚持不懈,成绩的突破源于蹄疾步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得益于数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的密切配合,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这些都使得全市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竞技体育运动佳绩连连,后备人才源源不断。

  目前,全市建立了以市少体校为龙头、以县(市、区)少体校和学校训练基地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络体系,全市在训项目18项,常训人数达1000余人,5年内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26名。同时,创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创建国家、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大力开展“五大联赛进校园”活动,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在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

  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市场消费增长潜力较大

  “体育产业这块蛋糕将会越做越大,会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记者了解到,我市按照中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形成了较为广阔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促进了体育消费。

  据统计,我市体育健身市场涉及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20余个项目。全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经营单位逐年增加,大卫、力博等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档次的健身场所步入品牌化、连锁化。

  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有所扩展,经营范围包括体育竞赛表演、健身服务、运动休闲、体育用品及器材制造和销售等诸多领域。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增强,经常性举办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运动休闲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体育产业影响力逐步扩大。

  经过整顿、改造和新建网点,体育彩票年销量稳步递增。近5年来,体育彩票累计销售5.18亿元,获取市级公益金3600万元。

  体育设施日趋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7平方米

  去年5月10日,近200人在桥北广场齐练瑜伽,场面颇为壮观。瑜伽达人丁峰介绍说:“我们叫瑜伽联盟,主办活动的目的是推广全民健身,在汉中更好地推动瑜伽运动。”如今,在广场、社区、公园,休闲锻炼的人随处可见,人们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体育设施越来越多了,参加锻炼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在体育设施建设中,我市着眼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实施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健身场地122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0%,乡镇健身场地179个,社区健身场地187个,均实现全覆盖,县区全民健身示范带工程10个,县区体育设施雪炭工程7个。特别是投资400多万元建成江滨南北体育公园,配置器材900余件。投资400余万元的两个拆装式游泳池和三个笼式足球场建成投用。

  此外,中央投资8890万元的宁强、略阳、勉县三个地震重灾县公共体育设施建成投用,设施水平达到西部地区县级一流水准。投资近2亿元的汉台体育运动中心建成,现向群众免费开放。佛坪投资2300多万元建成了标准体育场。西乡筹资2300万元建成体育馆。城固、镇巴筹资对体育场进行了维修改造。留坝建成了标准体育场和综合训练馆。各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1.17平方米。

  回首过去,成绩赫然在目;展望未来,前景更加美好。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相信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体育事业将在“三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迸发出青春般的朝气与活力。(记者 周芳芳)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