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多地公车“实名”上路 能否让“私用”无处藏身?

2016年04月01日 1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吕春荣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吕春荣)近年来,公车改革举措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引发舆论关注。近日,河北省邯郸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保留车辆标识涂装工作,即施行公车“实名”上路。评论认为,此举有利于规范公车使用,方便社会公众监督。公车“实名”上路之后,“私用”是否能无处藏身?

  2016年03月28日,河北省邯郸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保留车辆标识涂装工作,进一步加强保留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用车使用行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多地公车“实名”上路 四川省级机关公车统一贴标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河北邯郸公车“实名”上路的消息。据报道,河北省邯郸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办公厅带头在市委大院集中对保留公务用车实施标识涂装,方便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报道称,3月底前,邯郸市市直机关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所有按规定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等全部实行统一标识化管理。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注意到,邯郸施行公车“实名”上路的做法并非孤例,浙江、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份有一些地区早已施行。

  早在2004年,浙江省平阳县在全国首推“公车贴标”举措,即在公务用车都统一贴上了一个特殊的标识——“公务用车”标牌,此举收到一定成效,也吸引了全国许多地方效仿。

  记者梳理发现,根据公开报道,继浙江平阳首推“公车贴标”,湖南、云南、新疆、广西等省份的一些地区也相继施行公车“实名”上路。

  去年12月底,四川启动省级机关公车改革保留车辆张贴“公务用车”标识工作。据当地媒体报道,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已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在一周内登门为200多家省级单位保留的公务用车统一张贴标识。

  资料图:公车拍卖现场。 刘忠俊 摄

  公车“实名”上路 能否让“私用”无处藏身?

  邯郸政府施行公车“实名”上路,主要用意在于主动公开身份接受社会监督,体现了当地政府整治公车私用等违规问题的决心。

  记者注意到,之前多地施行公车“实名”上路之后,还是取得不错的成效。据报道,自2014年3月起,新疆呼图壁县统一为255辆公务用车张贴公车标识,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情况。当地官员表示,通过公车专项治理后,2014年上半年,呼图壁县公车费用节约了99万元。

  但在各地积极推进公车改革的大背景下,公车私用的问题仍存在。今年1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0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通报的105起问题包括违规配备使用公车、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等多项问题。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达26起,比重最大,占总数的25%。

  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地区虽然施行了公车“实名”上路,但公车私用的问题仍存在。去年12月,广东纪委曾通报八起顶风违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例涉及公车私用问题。据通报,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平陵司法所所长陈秀平2014年1月擅自将公务用车的“司法”标识撕掉并继续使用,被批评后的1年后,他再次将标识撕掉,并在3个月内先后8次驾驶该公车回家、外出吃饭、搭乘妻子到县城购物等。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