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山东济宁辞职市长成功转型企业家:做大官非唯一追求

2016年03月30日 09:49   来源:广州日报   阮元元

  去年9月,山东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辞职投身民企,作为从地市级党政机关辞职的厅级干部的鲜少个案,他的事件引发外界关注。

  辞职前半年,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说:“我每天工作超10小时,但我所有工资收入加起来,才7000元一个月,谁相信啊?下面的县委书记、县长一个月收入3000元多,还赶不上在工厂打工的。”同时,他还建议应更理性对待政府官员,对此外界舆论纷纷。

  近日,在IT领袖峰会上梅永红首度在公开场合解释当初辞职原因。他说:“实际上是一种回归,我回到自己更为熟悉的领域,甚至在这个平台更能发挥作用,这是更能体现人生价值的转型。”

  昨日,他接受专访时首谈“下海”半年的工作感受,他表示能走出政坛来实现中国生命科学和现代农业的课题,“是理性的选择”也是“一生的福气”。

  广州日报深圳讯 (记者阮元元摄影报道)在刚刚结束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在百位参会的行业领袖中,来自华大基因的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基因农业集团董事长梅永红,因曾担任济宁市市长的身份,备受关注。万众瞩目之下,梅永红首次公开回应外界的辞职质疑,大方承认转型让自己“回归”到了更能体现人生价值的“轨道”,并接受了现场的掌声和祝福。

  昨日,华大农业集团成立暨精准农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曾在农业部、科技部工作多年的山东济宁市原市长梅永红,以华大农业董事长的身份出席了活动并公开代表企业发声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能走出政坛来实现中国生命科学和现代农业的课题,“是理性的选择”也是“一生的福气”。

  “下海”市长:

  成功转型企业家

  梅永红1987年7月参加工作,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2010年10月起先后任山东省济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年满50岁的梅永红曾有20多年的农业部与科技部工作经历。2011年出任济宁市长前,他曾任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去年9月6日,济宁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接受梅永红辞去济宁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同月,华大基因表示梅永红担任深圳国家基因库负责人。

  昨日,已在华大工作半年的梅永红,俨然已成功转型为一名积极投身现代农业的企业家。梅永红表示,做农业其实是选择了艰难、艰辛、坚持。不过他更加充满信心地认为,农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是真正意义上的蓝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深圳国家基因库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由华大基因承建、管理和运行。而继续出任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致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也符合他曾长期进行科技政策、科技战略研究的经历,与其“专业”高度相关。

  对话

  辞职是理性的选择

  华大员工昨日告诉记者,大家私下里都亲切地叫他“梅叔”或“梅老师”。面对所有提问,他都非常认真地记在厚厚的笔记本上。谈及在华大工作半年的深切感受,一直不愿意谈自己辞职话题的梅永红,拿着话筒偏着头,沉默地思考了一会儿后,很坦然地对记者表示,他辞去公职加入华大基因,是一种“理性回归”,更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Q:大家对您之前的身份很好奇,从市长位置上到了华大基因,在这儿工作半年了,有什么感受吗?

  A:我过去长期从事科技工作,主要是科技政策、科技战略的研究。我认为再回到业务当中来,像回到华大这样一个高科技企业来,确实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我曾经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谈过其实官员也是一种职业。在官场许多人也是把做官、做更大的官作为自己人生唯一的追求。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多元化了,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位置上去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去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我来说,我认为华大是可以让我的积累、我的知识得到更多发挥的一个平台。我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国家生命经济特别是现代农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来华大刚刚过半年,确实由衷地认为我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一方面因为华大这个平台本身就是开放的,可以吸纳更多的资源来一起做一个伟大的事业。另外,华大是一支非常有活力、非常年轻的队伍,能够跟这样一支队伍一起来实现中国生命科学和现代农业的课题,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福气。

  Q:精准这个词最近很流行,有精准医学,如何理解今天提出的精准农业?华大如何利用基因测序的基础优势,进行这方面努力?

  A: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使我们的生产环节更精细,能够更科学,能够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安全、可靠。国外农业的那种精细化程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一头牛在哪儿、每天吃的什么东西,产的奶或肉的指标状况,这些情况都一目了然。

  如果能跟互联网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我们直接到网上就可以了解它的全部档案。(那么)你去享用这些东西时就非常放心,你也知道它对你的健康到底会有什么影响。这就是精准农业、精准营养的观点。

  未来农业我也是在学习当中,现在我们所谈的农业的模式,应该说还没有完全跳出过去农业的影子。我们通过这些年的研究积累,以及与许多机构的合作和交流,看到农业确实有很多新的突破点,这种突破点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也许还要时间去检验。但是它确实能够带来一些思考、带来一些惊喜。也许当我们走到一定程度,农业整体的格局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