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久久为功图振兴

3月8日,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全国人大代表曲宝学(右二)在发言中提出企业应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3月7日,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全国人大代表赵长义(中)在发言中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辽宁省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代表、委员们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对黑龙江,也是对辽宁如何振兴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如何提高经济增速,实现经济的全面振兴,发展支柱性产业,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思考——
认识增速挤水分
2015年,是新世纪以来辽宁省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一年。“有人说辽宁省的经济是‘断崖式’下滑,我们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状况要客观地看。”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表示,当前辽宁省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有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问题,也有辽宁省自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问题。
代表、委员们表示,其实从经济增速上看,辽宁省在2012年就已经率先进入新常态。然而,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同期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化,发展动力也未能从传统的增长要素向创新驱动转换,致使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直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3%,创了辽宁23年以来最低和2015年全国垫底的纪录。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佟志武则提出东北振兴的标准。“什么样的发展才叫振兴?以前追求规模,追求速度,速度追赶的情结支撑着辽宁省的第一轮振兴。”在佟志武代表看来,辽宁省的科研院所、科研人才不少,但创新环境差,是以规模和速度为出发点的振兴导致的。“这是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原理,以前的‘辽老大’财大气粗,‘萝卜快了不洗泥’,根本不重视民营企业,导致经济结构不协调。如果不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以前那种不加选择地上项目等现象还将继续”。
对于如何转型升级振兴经济,挤掉制约经济发展的水分,佟志武代表表示,一是挤掉从有到无的水分,比如土地质量的造假虚报等;二是挤掉从无到有的水分,改变投入多产出少的现状,“如果真正将这两方面的水分都挤完,才能最终解决辽宁省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优势——
发展装备破垄断
“我们辽宁不差事,‘断崖式’下滑说得太不带劲了。”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洪臣说。耿洪臣代表的信心来自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强大实力。“目前,像我们北方重工的盾构机和掘进机都是世界一流产品,可以说我们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耿洪臣代表说。仅耿洪臣代表所在的北方重工就已经形成世界一流的系统集成、设备成套和工程总包能力。
一流的人才和科研机构也是辽宁省振兴发展的优势之一。目前,辽宁省有两院院士57人、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金属材料、航空发动机、工业自动化等25个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在全国乃至世界举足轻重。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王亮便是辽宁人才队伍中的一员。王亮代表认为,辽宁省的产业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极具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技工是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研发、设计和引进成果,在将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优质产品的过程中,一线产业工人特别是技工非常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表示,中科院在辽宁省有4家研究所,研究领域涉及先进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和化工等,都与辽宁工业发展非常契合。“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市各级政府支付中科院驻辽4个研究所发展的建设科研经费达4.4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