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玉顺自拍与列车留念。

列车返回北京西站后,两位乘警向列车敬礼告别。京华时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孙玉顺在对行李进行检查。孙玉顺用胶带加固被石块击裂的车窗玻璃。在格尔木停车间隙,鲁鹏飞为站牌拍照留念。鲁鹏飞在最后一次值乘终于参观了布达拉宫。列车抵达北京西站后,两位乘警拥抱告别。京华时报制图 刘孝炎
2月1日,在开通将近10年后,京藏列车延至从沈阳到拉萨,值乘任务也转交沈阳铁路公安。北京铁路乘警支队乘警孙玉顺和鲁鹏飞,迎来了自己也是北京乘警最后一次值乘任务。记者跟随两位乘警,行程7500余公里,历时6天5夜,记录他们在“雪域列车”上的最后一班岗。
档案 京藏列车
Z21/2次(原T27/8次)列车,是北京开往西藏拉萨的直达列车,是跨越全世界最高点的铁路,单程运行3757公里,约42个小时。列车穿越北京、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七省区,途经石家庄北、太原、中卫、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那曲等8个火车站,要翻越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担当此趟列车客运乘务工作的是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京藏车队,负责列车安保的是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第二乘务大队。开通至今10年来,列车乘警共查获网上在逃人员28名,查获涉毒人员219名,破获刑事案件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名;破获治安案件48起,查获各类违禁物品67起。
2015年,京藏车队被北京铁路公安局命名为“勇士警队”。
含泪踏上末班之旅
1月31日晚上7点半。春运开始的第8天,北京开往拉萨的京藏列车静静地停靠在北京西站3站台。乘警孙玉顺和鲁鹏飞早早地来到站台,静候旅客的到来,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值乘进藏列车。
随着发车时间的临近,旅客逐渐增多。孙玉顺和鲁鹏飞一边引导旅客有序上车,一边时刻留意乘客行李的安全,防止有扒手趁乱下手。
马上就要发车了,站台上只剩下三三两两吸烟的乘客。孙玉顺掏出手机自拍与列车合影。
为了纪念最后一次值乘京藏列车,北京铁警准备拍一个宣传片,让孙玉顺说几句话。面对镜头,这位年近四旬的北京汉子动了感情,“10年了,(值乘任务)要交出去了,心里真是有点不舍”。说到动情处,孙玉顺的眼圈红了。
当晚8点10分,列车缓缓开动,驶向拉萨。
天路乘警坚守10年
当晚11时许,列车驰出石家庄北站。车厢里挤满了乘客,连座位下也躺着熟睡的人。孙玉顺在车厢里艰难地巡查。看到有乘客将手机放在小桌上,孙玉顺提醒他们把手机收好。虽然是冬天,孙玉顺仍是大汗淋漓,每当走到车厢连接处,他都要把帽子摘下来擦拭头上的汗水。
京藏列车共有15节车厢,白天乘警每隔45分钟要巡查一次,夜间至少两小时巡查一次。“人多的时候巡查一次得40分钟。”孙玉顺说,春运并不是京藏列车旅客最多的时间段,每到夏天西藏旅游的旺季,即便是开着空调、穿着短袖巡查一趟,全身也都湿透了。
孙玉顺是地道的北京人,今年38岁。2006年,京藏列车开通前夕,北京铁路公安处在全系统选拔乘警。经过一系列考核和体检,孙玉顺入选首批40人“天路乘警”。
10年后的今天,孙玉顺等8名乘警仍坚守在京藏列车上,孙玉顺也从普通乘警成长为警长,从小伙变成了大叔。孙玉顺在跑京藏列车后才要的孩子,妻子生产时,他因为值乘未能陪在身边,儿子今年已经8岁。
2012年加入乘警队的鲁鹏飞已值乘4年。他的家在郑州,有孕在身的妻子在家待产,预产期在今年3月份。鲁鹏飞每次值乘结束回到北京,都会第一时间乘坐火车赶回郑州。
每到一个车站,鲁鹏飞都会下车将每个站牌用手机拍下来,“留个纪念吧”。一次结束夜间巡查后,鲁鹏飞一个人坐在车窗边,静静地望着漆黑的夜空发呆。
落石击裂车厢玻璃
2月1日下午1点54分,列车行至兰州和西宁之间的一个隧道时,突然传来“当”的一声巨响,餐车的一块玻璃出现了蜘蛛网似的裂纹。与普通列车上的玻璃不同,京藏列车上的玻璃既要求保温,又要保压,防紫外线,“有十几层”。
孙玉顺立即打电话向北京乘警支队的指挥中心和西宁铁路警方汇报。根据多年的经验,孙玉顺判断可能是隧道顶部的石块落下来砸到了车窗玻璃。乘务组通过观察判断,玻璃暂时没有破裂的危险,列车继续运行。
当天下午3点多抵达西宁后,当地铁路局和铁路公安派专人来到站台上,对玻璃进行仔细检查,再次确认不会影响车辆运行。最后,孙玉顺用胶带将玻璃进行粘贴加固,列车随后驶离了西宁。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