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 阚枫)截至29日上午,2015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专项巡视26家单位全部公布“整改清单”。
央企利益输送、“靠啥吃啥”怎么整顿?单位内部搞任人唯亲的“小圈子”怎么破除?大手笔违规发薪资福利怎么追究?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网记者对这26份整改报告进行一次“扫描”。

整改清单列了哪些典型案件?
——扶贫办高官公款吃喝 环球时报总编被处分
观察本轮集中公布的26份巡视整改清单,一些官员违纪的案例被首次公开披露,在长篇幅的整改报告中,这些案例也迅速被媒体扒出,成为舆论焦点。
国务院扶贫办在整改报告中介绍,该单位积极配合中央纪委对办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吃喝的查处。“1名办党组成员退还所用公款4294元,并多次作出深刻检查,表示坚决服从处理决定”。
人民日报社的整改报告中,提到了查处环球时报社未经审批擅自去波兰公款旅游问题。“对环球时报总编辑给予行政警告处分,责令其与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向中央纪委驻社纪检组作深刻书面检查,并分别向报社计财部退回两位同志个人应承担的有关费用6417.9元。”
此外,诸如“刘志军案”写入铁路总公司、国家铁路局的整改报告,“宋林案”写入华润集团的整改报告等等,一些曾经发生过重大反腐案件的单位,纷纷将这些典型案例写入报告,进行反思。

利益输送、“靠啥吃啥”怎么整顿?
——建立“领导亲属经商办企业”黑名单
自己当领导,亲属违规办企业搞利益输送,在近年来的巡视问题清单中,这已是常见问题。
观察上述26家单位的巡视整改报告,多数单位拿出大篇幅集中介绍各自破除“利益输送”的招数。例如,铁总治理“靠路吃路”,交通运输部治理“靠交通吃交通”,哈电集团治理“靠厂吃厂”,中铝公司和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治理“靠山吃山”等。
针对这些问题,哈电集团制定相关规定,禁止准入和使用涉及哈电集团及所属企业公司级领导亲友的供方,规范所属企业外协外包采购流程,加强监管力度,加大质量监督、考核力度,对供应商聘用哈电集团离职、退休员工做出了明确规定。
铁路总公司组织对领导人员主要社会关系信息,进行逐人重新采集,全面掌握领导人员亲属子女从业现状,多渠道了解是否存在漏报瞒报亲属子女从业情况,是否存在中间牵线联系业务谋取私利问题,重点关注领导人员亲属子女从事经营活动与总公司及所属单位业务范围发生关联的情况。
中铝公司处以上领导人员填报了“领导人员亲属经商办企业有关事项报告”,有55人存在本人或亲属经商办企业的情况,经过核实,14人未主动申报,给予党政纪处分或就地免职的组织处理。此外,中铝公司还建立了“领导亲属经商办企业”黑名单。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