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庞宝根就做好实体经济提出建议。 本报记者 梁臻 沈志成 摄
[热话题]
代表委员建言经济转型升级
组合拳打出新天地
本报记者 袁华明 陈佳莹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为浙江今后发展再次定调——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要以翻篇归零的心态,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着力打好转型升级“倒逼拳”“引领拳”“助推拳”,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倒逼拳——
逼出发展新天地
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浙江自加压力,掷地有声的宣示背后,是倒逼转型升级的扎实行动。
曾有人担忧,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等组合拳,水质开始变清了,空间也腾出来了,可GDP指标下来了;原有“低小散”和高耗能的产能是减掉了,可新的产能一时难以接上,会不会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日前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一手抓倒逼、一手抓市场,在汰劣扩优、提质增效、配优资源、激活主体等方面下功夫,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克服劣币驱逐良币。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5年来,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7748亿元增加到42886亿元,年均增长8.2%,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代表、委员们表示,新的一年,必须以“治理污水”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打出转型升级“倒逼拳”。
反向倒逼,瞄准的是外部环境改善,将落后产能逐步清空。“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水清、岸绿、天蓝的地方越来越多。以治水为突破口的环境整治,更是倒逼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在“牛奶河”、黑臭河逐渐减少的同时,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省政协委员、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顺华,对“淘汰落后产能为新的高水平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深有感触。他说:“我们按照去产能要求,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同时积极引进废气处理、污水处理、煤改气等环保项目,企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一些代表和委员表示,面对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要素资源结构变动,必须尊重市场和产业规律,处理好短期增长与长远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反向倒逼不是简单做减法,同样也要做加法。一些经济界委员表示,践行节能减排,在减法中做加法,通过环境倒逼组合拳逼走低端落后产能,发展高精尖优产业,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五水共治”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是转型升级的好抓手,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省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三替学院执行院长刘伟文在调研中发现“五水共治”在农村层面的治理成效明显,但在城镇治理方面还需加大力度。她建议,加强“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关键是加强城镇“五水共治”。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