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疏解收尾 北京消费升级加速

2016年01月15日 10:27   来源:北京商报   

  社零额破万亿后,北京的消费升级正在全面展开。动批正在疏解的4座批发市场有望在近期完成。届时,动批商圈13个批发市场将全部完成疏解,金融、服务中心将成动批商圈新的代名词。这只是北京商业业态调整升级的一个掠影。对于习惯在小商品市场购买生活用品的消费者来说,连锁超市和品牌便利店将成为更好的选择,同时O2O等“互联网+”下的新消费方式也正在普及。

  批发市场:

  疏散转型一个都不能少

  西城在全市是批发类小商品市场最集中的区,原来有70多家小商品批发市场,较有代表性的有动批、天意、官批、万通等,总摊位超2万个,仅动批概念下的9个市场就有1.3万个摊位。地安门的天意小商品市场,去年12月底迎来了最后一批顾客。2016年,官园批发市场和万通小商品批发市场也列入疏解计划。

  西城区区委常委、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硕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对外公布了过去一年疏解工作取得的进展。去年西城区共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市场19个,疏解转型总面积达29.6万平方米。其中,动批去年完成市场主体(含批发市场和楼宇)疏解7个、转型2个,各市场共完成撤市12.6万平方米,升级8万平方米。根据西城区区长王少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显示,2017年西城区将全面完成区域批发市场的疏解工作。

  以目前的进展来看,天皓成市场撤市转型为宝蓝金融创新中心,公交集团四达大厦5家市场主体全部闭市,公联公司所属安达聚龙市场已全部闭市,矿冶总院南配楼完成疏解,万容天地市场地下二层东侧撤市,天和白马二期转型为北矿金融大厦,北京科技大厦转型为首都金融中心。

  2015年上半年,东城区陆续关停望兴隆、大众彩虹和钟楼3家菜市场。目前,东城区还有37家市场,其中龙明、宝华里等25家菜市场涉及综合型升级改造,百荣世贸商城二期、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将疏解外迁,世纪天鼎商品交易市场、百荣世贸商城一期等4家市场实施升级转型,著名的红桥市场在近30年中历经数次调整转型,今后将发展为“红桥珠宝设计师的创业孵化器”。

  海淀区仅去年就关停市场131家,涉及摊位数6000余个、从业人员3.5万余人。2014年至今,关停市场周边共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网点76处。例如,在车道沟南里、图景家园、魏公村等涉及市场拆除的区域,利用原配套商业网点、新建社区底商等资源,引入超市发连锁等品牌企业开设便民超市等。

  购物需求:

  从社区内找到满足感

  天意、大红门、天丰利等批发市场在北京发展多年,已经成为不少市民购买日用品的常去之处,尤其是在节庆假日、筹备年货之时,在他们看来,批发市场品种齐全、价格实惠,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迁出、改造、升级之后,如何满足原来的消费需求呢?

  北京市将鼓励连锁超市和品牌便利店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按照规划,2017年前,在零售行业培育5家销售额超过60亿元的连锁超市企业和3-4家门店超过200个的连锁便利店企业。目前来看,北京主流的超市品牌,如物美、美廉美、超市发、首航、北京华联以及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外埠知名品牌门店数量已经基本覆盖了主城区,便利店品牌如物美、好邻居、7-11、全时等都在加速扩张规模,便利店是一个城市商业成熟度和便捷度最直接的反映,北京的便利店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不仅吸引了外资三大品牌进京,同时也容纳了创新创业品牌的成长。

  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也是日常需求最多的领域,按照计划,2017年底前,本市城市社区连锁化、品牌化蔬菜零售网点比例提高至1/3以上;2020年底前提高至40%以上。北京商报记者从海淀区“两会”上了解到,海淀新一轮的“菜篮子”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出台。按照平均每个社区、村都有一个规模售菜点的目标,到2017年底海淀区平价菜销售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网点将达到500个,到2018年将达到700个,切实解决居民买菜难。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