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农民工“讨薪难”高烧不退:绕不开“连环欠”死结

2016年01月07日 09:50   来源:工人日报   闵亚平

  制图:赵春青

  连日来,来自四川的农民工罗以学和其工友因工钱难讨而滞留郑州无钱回家的遭遇经媒体曝光后,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农民工讨薪难”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关注和拷问。

  与之对应的,是一年一度的中央到地方政府陆续启动新一年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行动,责令整改、立案调查、罚款拘留、信用惩戒等治理“恶意欠薪”的强有力举措也频见报端。

  在罗以学和工友打工所在的河南也不例外,早在2015年11月23日,河南省人社、公安、工商、住建、工会等7部门就宣布联合启动“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然而,在中央和各级有关部门“多管齐下”治理“恶意欠薪”的强压下,农民工“讨薪难”为何“高烧”不退?

  记者调查发现,像罗以学和其工友这样被欠薪却又难讨的情况,往往根源上都不是单纯的包工头或者劳务公司“拖欠工资问题”,而多是因为绕不开的“连环欠”的债务死结,进而被带入“经济纠纷”怪圈。

  “前期的工程款都是我们垫付的,开发商不给钱,我们也没法发工资让工人回家过年。”罗以学所在的工程队负责人冯强表示,工程队欠薪也有苦衷,之所以拖欠工人工资,是因为开发商承诺的工程款没有按合同按期支付,而如果他想讨回工程款只能通过漫长而复杂的司法程序。

  事实上,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领域,像罗以学和其工友面临同样讨薪困局的并非个例。来自河南信阳的建筑工人老周所在施工队的100多名建筑工人,2012年10月份进入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的东方今典一期项目工地施工,2013年10月工程完工后施工队至今仍被承建公司拖欠包括工人工资在内的300余万元工程款。

  在向相关部门反映均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后,老周所在的劳务公司只能按劳动部门建议申请劳动仲裁,而如今距离劳动冲裁书下达已一年有余,这笔欠薪仍停留在法院强制执行阶段。

  “执行款虽然涉及农民工工资,但严格意义说是一起‘经济纠纷’,所以没有专案专办。”平顶山市中院执行庭庭长宋新亮此前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无奈,老周等人所在劳务公司申请被执行的河南中海建设有限公司的财产目前被多家法院冻结,具体什么时候有结果,还说不准。

  老周告诉记者,像他们这种情况,只能和劳务公司合力找承建公司或者开发商要钱,他们所在的劳务公司也曾向劳动部门求助过,但被认为是公司与公司之间存在经济纠纷,建议走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

  无独有偶,来自河南济源等地的100多名农民工,2012年4月进入济源市曼哈顿广场二期项目工程施工,2014年初工程就已竣工交付使用,然而承建公司至今仍然拖欠着劳务公司包括工人工资在内的200余万元工程款。

  同样是多方求助无果,工人们却不支持劳务公司走司法程序,而是寻求媒体帮助,或是在当地政府门前上访。农民工小汤坦言,出来是为了挣钱,让我们跟着走司法程序我们也耗不起,就想着把“事情闹大”,媒体关注了,政府就会重视,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河南陆达律师事务所陈汉宾律师认为,这一现状其背后暴露的,实质上是当前农民工的维权困境——维权通道太少,且不通畅,效率极低。“即便劳务公司走司法程序打赢官司,工人要想拿到工钱,也得等待走完包括强制执行的10多个程序。”

  “光阶段性的重视以及运动式的年底讨薪活动还远远不够。”郑州大学法学院郑磊博士告诉记者,政府应该从根本上去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效率,例如降低或者免除其维权成本,在农民工权益诉讼审理程序上进行“化简为易”的司法改革,“年年重视年年欠”的尴尬也就有望化解。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