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名嗅辨员取下气袋通气管的塞子,吸气嗅辨。

配气员将采集来的样品按一定比例稀释,然后装入气袋中。黄攀/摄
记者近日走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体验一番嗅辨员的工作。嗅辨员,也被称为“闻臭师”。
美国曾有一部电影叫做《闻香识女人》,其中双目失明的主人公能靠对方的香水味道辨别其身高、头发等特征。如果把“闻香”归结为一种特殊能力的话,那么“闻臭”又有着怎样的神奇之处?
工作禁忌
不能吸烟、喝酒,嗅辨当天不吃葱姜蒜
“你来了啊,好,穿上‘白大褂’,过去吧,样品准备好了。”该站中心分析室主任徐舒招呼刚到的记者披挂上阵。
该站自2010年取得恶臭监测计量认证资质后,恶臭监测工作一直由徐舒负责。目前,站里共有34名取得资质的嗅辨员,去年共嗅辨了330个样品,嗅辨员人均嗅气次数在千次以上。
“今天我们要嗅辨的臭气样品采自我市一家工厂附近。”前往恶臭分析室途中,徐舒向记者介绍道。这家工厂附近的居民说闻到了异味,向环保部门投诉。
来到分析室,7名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徐舒很快在他们每个人周围转了一圈。
“你这是在干吗?”记者问道。徐舒说:“还记得你来之前,我叫你不要喷香水,不要用很香的洗发水吗?”记者恍然大悟:她是在确认他们身上没有异味,以确保嗅辨过程不受干扰。
其实,一名嗅辨员有不少“身不由己”之处。徐舒说,嗅辨员不能吸烟,不能喝酒,嗅辨当天不能吃葱、姜、蒜以及辛腥辣、油炸等气味大的食物。
对于爱美的女嗅辨员,还得做出一些牺牲——嗅辨当天不能使用香水、口红、洗发水、沐浴液、发胶等任何有香味的化妆品和洗漱用品,要与一切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隔离。
有监测站“第一鼻”之称的邱林说,当了嗅辨员后,她和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香水很少喷了,指甲油也涂得少了,一家人基本上不吃辛辣的东西了。”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