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哈尔滨“供热霾”依旧 政府禁烧褐煤企业阳奉阴违

2015年11月13日 06: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哈尔滨的供暖季刚到,雾霾天气就接踵而至,污染指数一度爆表,导致市内大部分中小学停课避霾。黑龙江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哈尔滨市上风向开展实时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此次重污染天气中,首要污染物还是出自燃煤,约占40%。

  这样的供暖季开局让很多哈尔滨人错愕,之前期待的“暖屋子+天蓝蓝”并未出现。

  早在今年7月,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就未雨绸缪,将“供热霾”的罪魁锁定为供热企业普遍采用的低价褐煤,并采取相应措施。哈尔滨7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煤炭市场秩序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就以“严格控制劣质褐煤等煤炭品种的销售和使用,推进高效清洁煤炭利用,改善空气质量”为目的。

  哈尔滨市工信委煤炭市场处副处长梁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上述通知,哈尔滨市面上的主要褐煤——“蒙煤”今年将不被允许进入哈尔滨。这一规定一度被当地媒体解读为“最严限煤令”,媒体也因此普遍提高了对今冬哈尔滨供暖期空气质量的期待。

  然而,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即使是哈尔滨技术较先进的几家大型供热企业也仍然在用褐煤与优质煤掺烧。供热企业相关负责人谈及原因时抱怨称:“供热费降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导致设备改造以及用煤成本增加了,而政府没有及时兑现给企业的补贴,我们只能如此。”

  梁辉不久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今年哈尔滨换煤政策出台时,更多是响应与落实中央的政策文件,没太顾及企业利益。政府的指挥棒遭遇了企业的生意经,“天蓝蓝”没有出现,留给老百姓的依然只有“供热霾”。

  空气里都是褐煤的味儿

  老哈尔滨人遭遇了今年的严重雾霾天气,经常会彼此打趣道,这空气里还是熟悉的褐煤味儿。

  据黑龙江省环保部门对监测结果的数据分析,近日的重污染天气中,首要污染物为燃煤,约占40%;其次才是最近媒体普遍诟病的季节性秸秆焚烧。秸秆焚烧和汽车尾气,合计约占污染物的35%。

  达尔凯阳光(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丽荣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承认,该企业现在仍在掺烧褐煤,尽管该企业已经是哈尔滨市供热企业中运营状况较好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哈尔滨部分供热企业也同样在掺烧褐煤。

  最近哈尔滨当地一家媒体走访调查还发现,哈尔滨的部分煤炭销售单位也在出售褐煤。

  据了解,供热企业若要严格执行“最严限煤令”,就意味着两项成本的增加,一是要淘汰烧褐煤的设备换新设备,二是要高价进本地优质煤,弃低价褐煤。

  仅就燃煤成本而言,据一位业内人士测算,在严格执行所谓“最严限煤令”的前提下,今年哈尔滨全市热企仅进煤成本,其增量就有可能超过9亿元。该业内人士称,一吨褐煤到货才300元出头,一吨本地优质煤出厂至少就要450元。

  供热企业的“阳奉阴违”,哈尔滨的政府部门似乎早有预感。日前,哈尔滨市政府就发布相应通知,要求供热企业不得因为供热价下调“抽条”供热质量。

  对于今年“限煤”的执行力度和对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强度,梁辉的表态很坚决。但当问题涉及“眼下部分企业有能力在掺烧褐煤的同时排放达标,这种情况下政府是否允许掺烧”时,梁辉只表示原则上不允许。在被问及这份“为环保杜绝褐煤”的决心是否要长期持续下去?得到的答复则是:“目前不能确定今年的换煤政策明后年仍将继续执行。”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