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内蒙古:“骆驼选美”扮靓雪域阿拉善

2015年11月07日 00:21   来源:人民网   

 

  老牧人牵着自己心爱的骆驼上称

 

  人民网阿拉善11月6日电(张桂梅 陈立庚) 11月6日上午,银装素裹的阿拉善迎来了第四届骆驼那达慕启幕之赛——阿拉善骆驼选美大赛。当天的巴彦浩特镇乌日斯赛驼场,雨夹雪的天气让观众冷得不停跺脚,骆驼的睫毛都结上了晶莹剔透的冰碴,但寒冷的天气挡不住参赛者的热情。

  相较驼绒细度评比的温和场景,种公驼选美称重环节可谓“惊心动魄”。

  一峰峰2米以上的双峰驼昂头奋蹄难以驯服,加之白色的称重称与灰色地砖颜色不一,体重大、经验足的双峰驼不愿上称。

  骆驼主人只得吆喝三五好友,先用长绳将脾气“倔强”的双驼峰双脚困住往后一拉。再将体重近千斤的“庞然大物”一齐推到称上称重。有的双峰驼称重需要两峰一起上称,再减掉易于驯服的骆驼重量才能得出结果;有的则需要牧民们“生拉硬拽”,驼前拽缰绳、驼后推驼身才能上称。

  每当一峰骆驼称重成功,围观牧民中便发出一阵欣喜的欢呼,比赛氛围热闹异常。

  60岁参赛者萨仁高娃,来自敖伦布拉格镇。此次比赛她也牵来了自己心爱的两峰骆驼。

  “骆驼选美比赛除了体重、身高和毛色,骆驼鞍、罩头、缰绳的配饰也很重要。”她边整理骆驼缰绳边说说,骆驼那达慕她从首届就开始参加,去年自己的两峰骆驼都拿上了好名次。值得一提的是,前一天的民族传统饮食大赛上,萨仁高娃就以精湛的厨艺夺得第一名,她也希望今年骆驼选美比赛上,自家的骆驼再次取得好成绩。

  “体质外貌、毛色、体重、绒毛品质,都是评比双峰驼重要的参考指标!”阿拉善双峰驼协会副会长那木吉勒策林一边仔细打量着参赛“选手”第37峰种公驼的体貌结构,一边在小本子上为记下每峰骆驼的得分。

  因为大雪封路,加之近年骆驼交易市场的萎缩,今年参赛的骆驼规模有所缩减,但那木吉勒策林对比赛仍然充满期待。

  “来参赛的骆驼没有往年多,但一年一度的骆驼大赛还是吸引了周边不少牧民前来参赛。”他说,“举办骆驼那达慕,一是鼓励牧民大力发展养驼产业,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二是通过节庆活动宣传我们阿拉善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民俗,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悉,骆驼那达慕的活动中,在骆驼评比项目中,有种公驼、种母驼、驼绒细度、产肉量、削鼻棍、搓缰绳、挤驼奶、骆驼选美八项综合评比,而评审组人员是由5名专业人员和2名牧区生活经验丰富的牧民代表组成。

  “阿拉善双峰驼”199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占全国的40%。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始品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适应荒漠草原的生物学特性。

  阿拉善素有“驼乡”美称,是全国最大的骆驼生产基地。1982年阿拉善养驼业达到巅峰,共有25万峰骆驼。但由于受自然环境恶化和市场机制双重影响,全盟双峰驼数量从1983年开始大幅度下降,到2001年12月末,全盟骆驼存栏仅剩6.2万峰,阿左旗仅剩2.6万余峰。这一情况引起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随后,地方政府加大了骆驼保护力度,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措施和政策,举办骆驼那达慕大会等方式鼓励牧民发展养驼业、保护双峰驼。

  相关链接

  骆驼那达慕首轮比赛堪比“T台秀”:10峰选美冠军“傲娇”登场

  经过雨雾中一整天的比赛,第四届阿拉善骆驼那达慕种公驼、种母驼评比和骟驼选美三项赛事于6日下午6点30分落下帷幕。后经评委们2个多小时的正式汇总评选,晚8点50分,赛事组委会向媒体记者公布了比赛最终成绩。

  在上午举行的种公驼评比中,共37峰骆驼参加比赛。最终,有三峰种公驼喜获冠军,它们的主人分别是:银根苏木达兰图如嘎查牧民巴图巴依尔、巴镇扎海乌素嘎查牧民雷发玉、巴彦诺日公苏木查干敖包嘎查牧民图门那生。另有11峰种公驼获第二名。

  下午2:20,种母驼评比开始,共38峰骆驼参加比赛。比赛现场,参赛牧民牵着自家种母驼依次上秤称重。据工作人员介绍,体重是评选的重要标准之一,称重之后立刻开始评选。专家们根据毛色、体重、体质、外貌等标准进行评分。最终,有三峰种母驼脱颖而出,喜获冠军,它们的主人分别是:巴镇扎海乌素嘎查牧民李青善、银根苏木达兰图如嘎查牧民额尔登其木格、巴彦诺日公苏木都日勒吉嘎查牧民敖云毕力格。另有19峰种母驼获第二名。

  晚17时,骟驼选美比赛精彩开赛,参赛骆驼达70峰。经激烈角逐,共有四峰美驼胜出,喜获冠军,它们的主人分别是:乌力吉苏木沙日扎嘎查牧民呼格吉勒图、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俞巴格那、银根苏木达兰图如嘎查牧民额尔登其木格、敖伦布拉格镇西尼乌素嘎查牧民布音乌力吉。另有24峰骟驼获第二名。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共(1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末 页  
·热点推荐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