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仍为“十三五”首要目标

2015年10月28日 09:56   来源:中国网   吴起龙

  10月26日—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其中,“十三五”规划是本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亦会由本次会议勾画。

  “十三五”规划涵盖2016-2020年时间段。在这五年中,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最后的冲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0月25日人民日报率先公布了“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1.保持经济增长,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6.改革体制机制,7.推动协调发展,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进扶贫开发。其中,保持经济增长仍为首要目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保持经济增长位居十大目标之首

  稳增长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基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8月28日曾强调,保增长,一是要创造新的发展活力,二是要巩固和维持已有的经济向好的势头。只有经济基础面牢固,国内外各种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从目前市场预测情况来看,“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是继续维持在7%,还是下调至6.5%存在分歧。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研报认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政府对增长有底线要求。预计“十三五”增长目标下调至6.5%,以反映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入中高速的内在要求。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比较合适。经测算,要实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未来五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6.6%;另一方面,7%左右的增速符合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并且有财政金融政策资源的支撑。

  对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日前也曾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具备7%左右的增长潜力。7.0%左右是指在6.6%-7.4%之间,正负0.4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率底线来看就是6.6%,这样才能确保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从经济增长率的上限来看是7.4%,一旦突破上限,就会大幅增加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也不利于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发展新动力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如何为经济注入新发展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李少君日前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打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进一步实现中国产业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均具有重要意义。

  李少君同时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方面,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和软实力层面。“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内外相结合的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人才、技术、先进管理思想和模式等创新要素与企业不断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李少君建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形成新的发展动力,进而实现经济腾飞。有利于避免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最终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此外,还具有稳增长的作用。

  汇研汇语财经分析师王同明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应在原有的经济结构上激发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的市场经济发展引擎,努力做到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能。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