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龙江在哪里?从地理位置上看,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北部的独龙江峡谷中,地处中国与缅甸交界的边境上,位于北纬27.5度-28度,东经98度-98.5度之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生活着独龙族人。
未近距离触摸独龙江前,我们对独龙江的了解,来自于那部电影《独龙纹面女》。因为电影中的种种,独龙江、独龙族之于我们是美丽而神秘的,我们虽未到独龙江却心向往之。
独龙江乡位于中缅边境的滇藏交界处,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独龙江犹如一条永不疲倦的碧色巨龙,自北向南咆哮而过。高山峡谷将独龙江乡通往外界的道路分割的支离破碎,因此独龙族人民长期以来与世隔绝。
11月3日,走近独龙江,“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植物王国”、“森林王国”……当这片土地上的资源被逐一呈现出来时,独龙江的富庶让我们吃惊,而大雪封山、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现状也让我们震惊。在这里,富庶与贫困竟这般纠缠在一起。
1999年9月通车的独龙江公路,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但在公路建设初期大量使用了木桥、木涵、木挡墙,这些结构承载能力低,抗灾能力弱,运行多年,木质腐烂,损毁严重,安全隐患点较多,特别是高黎贡山黑普坡罗隧道两端各约12千米,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大雪封山,道路无法通行。
2010年,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正式启动,总投资7.8亿元,里程79.982千米,新建6.68千米独龙江隧道穿越高黎贡山,较老路缩短约16千米。2012年11月道路改建工程主体工程完工,独龙江隧道于2014年4月10日顺利贯通。
“每年冬季,通往外界的交通完全中断,只能靠土豆,冬瓜和冻肉过活,工人伤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设备坏了也不能修理。”当我们一到独龙江隧道工地时,隧道二标段承建方武警交通第三支队副参谋长周勇介绍说,就隧道本身而言,围岩等级差,易塌方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加之高黎贡山降雨量大,隧道内涌水量大,“最大时每天可达19000万方,相当于10个标准游泳池,工人们都要穿雨衣作业。”
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指挥部综合处处长王静然介绍说,目前,公路建设已进入了尾声。今年年底,独龙族同胞就能告别大雪封山的岁月了。走老路从贡山县到独龙江乡要花四个半小时,现在只需两个小时即可到达,且可实现全年通车。
“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彻底结束大雪封山历史的事,我们独龙族人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原县长高德荣激动的话语道出了4000多名独龙族群众共同的心声。
驶出隧道,清澈的江水在山谷中蜿蜒流淌,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急速行进。进入到独龙江乡,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崭新民居点缀在苍翠山谷之间。看到乡政府门口的独龙族妇女纺线的雕塑,独龙江乡党政办主任迪爱解说,“这搓绳纺线的原始技艺现在已成了历史,乡亲们都穿上了更轻便、舒适的衣物。现在我们独龙族的民族服装,已成了‘背包客’们竞相抢购的‘抢手货’。”
让记者特别吃惊的是这里的通信网络情况。这里上网、通电话、发邮件,操作起来一点不比在昆明差。在我们入住的旅馆里,老板孟宇城说,“我们这里还有了4G信号。”今年28岁的孟宇城是土生土长的独龙族人。2009年以后,他在乡上开起了旅馆,还做起了运输生意,日子一天天的红火起来。
随着整乡整族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相关项目的实施,独龙江乡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4年多的有序推进,总投资1.34亿元的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农村安居房建设工程项目日前已全部完成。目前,建设完成26个安置点安居房1068户,整村推进24个,完成基本农田建设3000亩,建成沥青路面的县乡公路132公里。昔日简陋不堪的木楞房,如今已变成了结实耐用的砖混结构。以采挖野菜变为种植重楼、草果,新兴产业引领着群众迈向小康。
独龙江虽然偏僻,但气候环境自然资源却非常丰富,在“三年行动计划”的帮助下,以草果、重楼等特色种植产业逐渐壮大,独龙江产业发展迈向了从无到有的新阶段。
据高德荣介绍,2007年,高德荣走村串户帮助农民种草果,草果的通常栽培3—4年后开始结果,去年有一户人家种的草果结了果,收入近1万元,农民尝到了甜头,积极性逐渐高了起来。重楼产业也已起步,下一步将引入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走产业建设生态化的道路,同时发展旅游,彻底改变独龙族的贫困问题。正如篝火晚会上大家唱的“高黎贡山高哟,独龙江水长哟!共产党的恩情哟!比山高来,比水长!”
(责任编辑:张春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