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平
从最新版《007》,到刚出炉的奥斯卡最佳剧本奖《Her》,电影里那些鳞次栉比的摩登大楼镜头,都来自于我们身边的陆家嘴。当上海成为好莱坞青睐的取景地和票房来源,这个诞生了中国电影的城市,还能够做一点什么吗?
10月27日举行的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释放了重要信息: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一个电影产业新高地将在浦江畔强势崛起。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文艺创作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天的上海,如何续写中国电影的百年辉煌,不只关系到一座城市对自身文化基因的回归,更是服务于时代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
电影作为全球制作规模最大、受众人数最多的文艺产品,它不仅是一国一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总合风向标,也是各国文化与价值观的主要传播媒介。美国大片风靡世界的同时,把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输送到了每一块银幕。我们的亚洲邻居韩国、印度等国,不遗余力发展影视产业,为本国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渠道。现代电影制作又是一个科技和资本高密集的产业。从创作摄制、特效制作到数字发行传输,电影业全面融入了人类社会最新科技的应用。更不用说,动辄投资上亿的电影大片,是一场资本与文化直接对话的盛宴。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大时代的风起云涌,属于亿万中国人的胼手胝足、筚路蓝缕。这为包括电影在内的文艺创作提供了酣畅淋漓的抒发空间。时代需要“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一直以来就是电影产业重镇,曾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今天,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理应建设成为全国的电影高峰,使其与这座城市蓬勃进取的活力相辉映,与这座城市所处的地位和影响相匹配。
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下,上海电影发展的强大后劲可期。期待在上海电影的平台上,涌现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佳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说服力、感召力,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默丹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