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如何用上中国芯?——湖北竹溪打造国产算力新范本

2025-03-27 13:28 来源:秦楚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叶玮)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中国心如何用上中国芯?——湖北竹溪打造国产算力新范本

2025年03月27日 13:28   来源:秦楚网   

  在秦巴山脉腹地,一座融合生态智慧与数字科技的“绿色算力心脏”正强劲搏动。竹溪县——这个镶嵌在鄂渝陕三省交界处的“中国地理心脏”,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为数字经济注入鲜活的绿色基因。

  日前,由科大讯飞携手华为建设的“国芯一号”智算中心一期50P国产化算力底座投入运营,这不仅标志着竹溪县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迈出关键一步,更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大山里的“算力觉醒”:为何要发展人工智能?

  2024年10月15日,竹溪县迎来历史性时刻,由科大讯飞、华为联合承建的“国芯一号”智算中心正式上线。这座深藏秦巴山区的国产化算力枢纽,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绿色算力发展的创新实践,更是中西部县域把握技术自主权、护航“一泓清水北送”的战略抉择。

  竹溪的生态禀赋为算力叠加绿色基因。竹溪县地处鄂渝陕交界处,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中国心”之称。这里生态优良、资源富集,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2.6%,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县域前列。县域版图上,星罗棋布的水电站与光伏矩阵,与国芯一号智算中心的蓝色数据流交相辉映,形成“绿能供电-智能调度-节能运行”的清洁算力闭环。

  智算中心负责人顾雷介绍,竹溪县年均气温15℃的自然气候使服务器冷却能耗降低27%,丰富的水电、水能资源有助于降低算力产业的运营成本。“每度电价0.38元的生产成本,让我们的综合运营成本比东部低近四成。”

  同样,丰富的数据积淀为竹溪算力发展注入智慧源泉。竹溪被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的百科全书”,在生态农业、茶叶种植、中药材及食用菌等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在传统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下,拥有“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黄连之乡”等金字招牌的竹溪,亟需算力为农业溯源、中药研发注入数字动能。

  在这片同时肩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土地上,“国芯一号”智算中心的选址同样独具匠心。竹溪县数字经济产业园70.5亩建设用地,地质结构稳定,百年来无重大地质灾害记录,配套建设的生态监测网络接入了全县480个水源监测点,通过AI模型实时预警水质异常,算力中心自身运营产生的数据同时反哺生态治理系统,形成“以智护水、以水养智”的良性循环。

  发展算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底座,也是竹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竹溪县主动融入国家数字经济战略,以人工智能赋能县域经济,成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服务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砂石场”到“硅基田”:中国芯如何扎根深山?

  在智算中心机房内,工程师陈勇轻触控制屏,一排排搭载华为昇腾910B芯片的服务器随即启动运算。“从芯片到算法,从调度系统到冷却方案,这里每一颗芯片、每一行代码都刻着中国印记。”

  “国芯一号”智算中心的建设,是竹溪县用上“中国芯”的关键一步。这座由科大讯飞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智算中心,采用完全国产化的软硬件技术,一期建设50P算力底座,为区域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通过底层算力和算法资源的训练与推理,中心致力于打造以智算为核心的“一中心三区域”体系:50P智算运营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区、AI“研学教育+文旅农业”融合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服务区。

  从开工建设到正式上线,仅用了半年时间,“国芯一号”智算中心创造了区域数字化转型的“竹溪速度”。在中国芯扎根深山的过程中,竹溪县正从“砂石场”迈向“硅基田”,书写着从资源依赖到科技引领的崭新篇章。

  作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农业成为“智算中心+大模型”技术率先赋能的重点领域。在害虫智能问诊方面,依托讯飞星火大模型在图文识别与数据分析方面的强大能力,农民可快速精准识别作物病虫害,并获得科学防治建议;同时,便捷的农业政策查询服务,帮助农民及时掌握最新政策补贴和技术推广动态,确保其充分享受政府资源红利。

  让百姓共享人工智能红利、让科技惠及更多市民,是竹溪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智算中心+大模型”技术赋能政务服务,竹溪致力于打造“便民、惠企、优政”的创新场景。例如,大模型可提供智能化的政策咨询、办事指南和问题解答,帮助市民和企业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简化办事流程;公文助手则协助政府部门高效生成、编辑和审核各类文件,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推动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构建以智算中心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创新中心,是竹溪数字化发展的更高使命。竹溪通过提供普惠算力、通用和行业大模型、应用开发等核心服务,助力企业解决算力不足、技术能力匮乏等问题。同时,设立线下招商服务中心,帮助本地企业高效对接产学研资源,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竹溪,逐步形成从数据、算力、算法到场景、生态的完整AI产业发展链路。

  从农业革新到政务服务优化,再到数字产业生态构建,竹溪正以“智算+大模型”为引擎,全面开启数字化发展新篇章。这不仅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也为中国科技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千行百业“智变”进行时:芯动能带来哪些改变?

  年后,一大批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企业纷至沓来,武汉的这家企业就决定把分公司和研发中心落户在这里。

  “我们选择竹溪是看中‘成本洼地’和‘人才蓄水池’。”公司负责人梅津瑜介绍,这里算力很充足,工作起来非常方便,成本也有优势,同样的人员跟场地空间,跟一线城市相比大大降低。

  随着“国芯一号”智算中心一期国产化算力底座正式投入运营,竹溪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加速打造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为优质产业集聚提供了坚实支撑,更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候鸟式研发中心”,为竹溪乃至整个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自上线以来,竹溪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吸引10余家企业入驻,并与26家科技企业达成算力合作,初步形成了以智能算力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这一成果的背后,是竹溪县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创新服务上的持续发力。

  目前,智算运营平台已全面部署完毕,线上算力售卖渠道开通,极大提升了算力使用的便捷性和普惠性。在算力赋能下,政务大模型率先上线,依托“国芯一号”的强大算力及华为昇腾架构,实现了复杂场景下的高效计算,推动当地政务办事效率提升40%以上,企业服务满意度高达92%,为智慧政务树立了新标杆。

  今年,该中心二期算力扩展将启动,将进一步深化在政务、文旅、农业等垂直领域的应用,优化生态适配与绿色算力指标,辐射鄂豫陕渝区域,推动数字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中心将纳入地方“新质生产力”规划,为竹溪县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从《桃花源记》原型地到国产算力新高地,竹溪县的转型之路蕴含着深远的战略价值。当“中国心”搭载“中国芯”在这片千年古地上澎湃跳动,不仅破解了山区县发展数字经济的地域局限,更探索出了一条技术自主与生态保护共生的创新路径。


(审核:叶玮)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