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乡愁河长陈鑫松:赤子情深护碧水
“家乡于我,是墨色丹青的山水之画;是渐行渐远的南柯一梦;是心中解不去的乡愁。” 这深情的话语,出自惠安县辋川镇首批“乡愁河长”、福建泉和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鑫松之口。他用赤子之心编织守护网络,以乡愁为纽带、责任为帆、情怀为桥,让家乡的每一条溪流都流淌着眷恋,更涌动着共建幸福河湖的活力。
以乡愁为笔,绘就河湖新景
惠安县辋川镇更新塔头村的渡桥曾见证了无数过往,却因年久失修成危桥,不仅影响泄洪灌溉功能、造成环境污染,更给过往行人与车辆带来极大威胁。乡亲们的出行日益不便,这一切都被在外创业却心系故土的陈鑫松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怀揣着回报家乡、改变现状的赤诚之心,他主动与村两委共同商讨渡桥改建计划,并积极奔走,最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
项目启动后,施工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陈鑫松主动靠前协调各方资源,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制定合理方案,逐一处置施工中的各项阻碍。如今,一座长二十米、宽九米的钢筋砼渡桥横跨溪上,双侧人行道与石栏杆整齐雅致,稳稳地承载起村民的出行安全与乡愁记忆。不仅如此,他还捐建了桥北的塔头亭、木栈道,牵头开展河道清理、拓宽拓深等工程,总投入130万元,让更新溪塔头段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以责任为帆,激活治理动能
2023年,为进一步凝聚乡贤治理河湖的新力量,推动河湖管护工作,助力幸福河湖建设,辋川镇开展了首批“乡愁河长”聘任工作,陈鑫松便是其中一位。
作为“乡愁河长”,陈鑫松不仅聚焦硬件改造,更积极融入河长制工作体系。在受聘为“乡愁河长”后,他认真学习河长制工作机制与职责,主动参与辖区流域治理研讨,结合自身资源为河湖管护出谋划策。
河湖治理不是一时之功,陈鑫松除了捐建民生工程,还通过文化赋能唤醒更多人对家乡水生态的关注——创作闽南语歌曲《塔头》,将渡桥、溪水等元素写入歌词,用“咱厝渡桥这么熟悉,不知影来来回回走了几次”的乡音,让更多人记住家乡的水、守护身边的河。他虽在外创业,但一直心系故土,积极支持家乡的发展。
以情怀为桥,凝聚共治力量
“乡愁河长”的职责,在陈鑫松身上早已超越了“管护”本身。他以自身行动带动乡贤群体参与河湖治理,用“情系乡土、致富思源”的情怀,让更多在外游子关注家乡水生态。如今,塔头村的村民们常说:“走在木栈道上,看着清凌凌的溪水,就想起陈鑫松为家乡做的一切。”
从危桥改造到河道清淤,从景观提升到文化传播,陈鑫松用实干践行着 “乡愁河长” 的使命。在他的带动下,辋川镇“乡愁河长”队伍正成为基层河湖治理的重要力量,乡贤的善举、责任与担当,更成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除了在河湖治理方面的贡献,陈鑫松还积极助力家乡振兴,多次出资捐建民生工程、支持乡村文化建设;重视家乡历史文化,多次捐资侯卿文史研究会;关爱教育事业,为多所学校捐赠物资和资金。
陈鑫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游子对故土的深情,也为基层河湖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下一步,惠安县将持续深化“乡愁河长”机制,以陈鑫松等乡贤为榜样,凝聚更多河长乡贤力量,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愿景在惠安落地生根、惠及百姓。(陈伟真 苏永固)
(审核: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