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把脉开方 南召县政协专题调研中医药产业发展
近日,河南省南召县政协组织开展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把脉县域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调研组实地调研中药材产业基地、生产企业,覆盖了从种苗培育、规范化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环节。在绿丰源中药材育苗基地,调研组详细了解了黄精、白芨等道地药材种苗繁育技术和良种推广情况;石门乡华康艾草产业园内,自动化艾绒生产线和艾草制品展示区展现了传统药材的现代化转型;太山庙乡光伏板下的野菊花种植基地,实现了“农光互补”模式在中药材种植中的创新应用。
在随后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解读了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系统汇报了南召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五五”规划。城郊乡、马市坪乡、太山庙乡分别分享了发展经验。城郊乡通过国储林林下种植示范区建设,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马市坪乡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着力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太山庙乡创新“光伏+药材”模式,提高了土地综合效益。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围绕品牌建设、科技赋能、市场拓展等积极建言,现场气氛热烈。
调研组指出,南召县中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辛夷、山茱萸等道地药材品质优良,林下种植模式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在促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方面成效显著。
针对下一步发展,会议强调,要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提升”的发展思路,在传承创新中擦亮南召中医药特色品牌;要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推动恒利康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要加强品牌建设,整合“南召辛夷”“南召山茱萸”等地理标志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深化科技赋能,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提升加工工艺水平;优化服务保障,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配套,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南召中医药产业实现新突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审核:傅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