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营经济遇上“夕阳红”:泉州公建民营模式如何激活养老服务“一池春水”

2025-06-20 16: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王璐瑶)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当民营经济遇上“夕阳红”:泉州公建民营模式如何激活养老服务“一池春水”

2025年06月20日 16: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东海之滨的泉州,一场关乎“夕阳红”的民生实践正悄然展开。这座千年古城以“爱老如亲”的人文情怀,在养老服务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基层服务落地,从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模式革新,泉州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用行动诠释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时代命题,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政策引领,筑牢养老服务根基

早在2017年,泉州便以前瞻布局,在全省设区市率先设立养老事业科,将养老工作纳入专业化、系统化管理轨道,比2019年机构改革要求设立养老科提前了两年。这一开创性举措,如同一面鲜明旗帜,为全市养老服务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泉州福彩公益金向养老领域大幅倾斜,高达80%的资金投入,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助推器”。这些资金被广泛用于养老设施建设、服务项目拓展等,让养老服务的“硬件”与“软件”实现双提升。正如泉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方海涛所说:“有人、有钱才好办事,这两项举措为后续养老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策保障层面,泉州市委市政府对养老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自2015年起,养老工作连续多年被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彰显政府心系民生的担当。2017年,市政府更进一步,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绩效考评,以制度约束推动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

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事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泉州市持续发力,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规划引领、用地供应、政府投入、税费减免等方面实现突破。自2015年起,泉州率先在全省推出并持续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老年人送上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样化服务。对于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而言,这些服务如同冬日暖阳,传递着政府满满的关怀与温暖。

多方监督,护航养老服务发展

为确保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泉州市政协和人大自2017年起将养老服务列为重点提案,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组织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养老服务政策的落实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等进行全面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加以解决。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机制,有效保障了养老服务工作的规范运行,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健全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监管一件事改革、综合查一次试点工作,连续多年联合市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持续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通过检查,切实增强监管合力,提高综合监管效能。同时,健全养老服务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质量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星级评定与奖补,推动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加强。

在多方监督的推动下,泉州的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国和全省的养老服务工作会议上,泉州多次受邀做典型发言,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其中,长者食堂和老人入住补贴政策等更是脱颖而出,获评优秀试点。长者食堂以“政府补一点、个人掏一点、慈善捐一点”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价格实惠、营养丰富的餐食,解决了他们的就餐难题;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则通过补贴政策,提高了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同时也减轻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社会协同,激活养老服务活力

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泉州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与资本优势,在养老服务领域积极推行公建民营模式。目前,公建民营比例已超过90%,众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中来。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丰富的资金投入,为养老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不仅改善了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还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2018年泉州率先在全省设立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基地,为养老组织提供一个全新的集孵育、交流、信息、服务、资源为一体的平台,成为政府链接养老服务组织的平台和纽带。

除了民营经济的助力,慈善力量也在泉州的养老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以长者食堂为例,许多食堂都获得了慈善补贴和捐赠,这些资金和物资为食堂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慈善力量还参与到养老机构建设、老年人关爱活动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慈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支持。泉州市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新春志愿助老‘三百’活动”项目,获评2024年度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帮扶超2500名特殊困难老人,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志愿助力”等多元助老体系,培育出全国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等多项文明成果。

直面挑战,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

面对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养老资源分布不均等难题。泉州主动作为,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服务新路径。

面对养老床位紧张与闲置资源浪费并存的现状,泉州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将目光投向城市中沉睡的“宝藏”——闲置的办公楼、招待所等建筑。以位于泉州市泉港区的一招待所为例,利用原来的场地和服务优势,在专业团队的精心规划和改造下,摇身一变成为温馨舒适的养老院。这种做法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降低了养老机构的建设成本,还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养老选择。

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泉州更是大胆尝试,推出医养结合、旅游养老、“物业+养老”等新模式。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旅游养老模式则让老年人在欣赏自然风光、体验不同文化的同时,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物业+养老”模式则是推动物业公司充分利用安保巡查、食堂、家政服务等优势,拓展服务功能,建立一支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队伍,为小区独居的老年人提供巡访服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餐饮、家政、娱乐休闲等服务。

从政策护航到社会协同,从经验积累到模式创新,泉州的养老服务工作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尽管前行的道路上仍有挑战,但这座充满爱与温暖的城市,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各方力量,书写着养老服务的新篇章。未来,泉州将继续在养老服务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安享幸福晚年,让“夕阳红”在泉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陈伟真 许丽云)


(审核:王璐瑶)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