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镰迎丰收!2025年第五届琼山福稻节开镰仪式举行
金浪千重翻彩画,稻香十里话丰收!6月4日上午,2025年第五届琼山福稻节开镰仪式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举行,正式奏响了又一年福稻丰收的喜庆序章。
活动现场,金灿灿的稻田翻滚着层层稻浪,宛如一片欢乐的海洋,丰收的喜悦在空气中肆意流淌。
现场活动精彩纷呈,除了开镰仪式庆丰收外,还精心增设了多个特色区域。在“田园野趣 割福稻”亲子农耕体验区,孩子们携手走进稻田,亲身感受收割的乐趣,体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稻田艺术家”手作课堂里,小朋友们发挥创意,用稻草等材料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为稻田增添了一抹艺术气息;“五田家”琼山福稻、福菜、福茶等多系列产品展示品鉴;琼山福稻发展历程展,与现场嘉宾一同回顾琼山福稻的发展历程,见证喜人成绩,展望美好未来。此外,“琼山好物来报稻田园集市”热闹非凡,“琼肴佳话”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各种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海外传播官现场“打卡”福稻节,更是将这份丰收的喜悦传递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新质生产力激活传统农业新动能
琼山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初,琼山福稻的第一粒种子播种在墨桥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便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承载起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六年来,琼山福稻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打响了琼山农业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成为琼山区品牌兴农的一个生动案例。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琼山福稻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盘活撂荒耕地资源,采取“统一选品、统一购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购”的合作发展模式,合作农户从2019年的16户增加到现在的4600户;农户种植水稻年人均收益从2019年的产值不足1000/亩增加到现在的3400元/亩,琼山福稻让撂荒地重新披上了希望的绿装,成为承载着农民增收幸福梦想的田洋。
琼山福稻从选种到播种到耕作,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能看到科技的身影,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农业的最佳见证:无人机播种、施肥,解放了人力;通过大屏幕,可以直观看到土壤肥力、水分需求状况、作物早期健康情况等数据。此外,还建立了水稻烘干中心,打造了稻谷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全自动化收储、加工处理系统,让琼山福稻实现加工智能化,有效解决了种粮户“看天晒粮”的难题,为粮食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防线。
延伸产业链,共享发展红利
万亩稻田翻碧浪,田园美景入画来。 近年来,琼山区着力打造粮食作物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组建龙头企业牵头、科教单位支撑、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福稻产业化联合体,聚焦农业产前、产后两端以及生产、加工两端,推动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如今的墨桥村万象“耕”新,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琼山区以发展水稻产业为抓手,强化“琼山福稻”品牌塑造,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加快建设粮食作物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琼山区与农业龙头企业五田家合作,启动新农人培训中心项目,为现代化新农人服务,让新时代的农民学到技术、增长见识、实现创富。
此外,琼山区政府鼓励发展企农契约型、利益分红型、股份合作型等合作模式,引导福稻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健全订单生产、产销联动、利润返还等多种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2025年5月,“琼山福稻”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这是对福稻所取得的综合示范效应的高度认可,也为琼山福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加快“三产”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琼山福稻C位出道之后,琼山区依托福稻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三产融合发展,已成功开发出少儿研学、职业农民培训、休闲农庄等项目,进一步提升福稻产业附加值。
琼山福稻带来了乡村“丰”景,带来了农民增收,带来了热闹人气,带来了产业发展,更带来了乡村振兴的琼山样本。如今,“琼山福稻”农业品牌,已成为海南品牌农业的一面旗帜。而粮食作物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也将在琼山区六个“进一步”的推动下,绘就美好蓝图。
未来,琼山区将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落地产业园,培育发展壮大本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水稻产业。
本次活动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海南省水稻协会指导,海口市农业农村局、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政府主办,海口市琼山区农业农村局承办,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人民政府协办。(陈建峰 许晶亮)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