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颗螺丝钉的数字化之旅:长虹AI如何守护“零缺陷”制造

2025-05-20 11: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深度|一颗螺丝钉的数字化之旅:长虹AI如何守护“零缺陷”制造

2025年05月20日 11: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工业制造的微观世界里,一枚价值不足一分钱的螺丝钉,正悄然演示着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踏入长虹控股集团的智能制造基地,这一基础工业元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原材料开采,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技术赋予了这颗小小螺丝钉无限可能。 凭借数字孪生技术的精妙运用,螺丝钉在参与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参数、每一道工序都被实时监控和深度分析,恰似一双无形却有力的大手,始终将产品质量稳稳托举在顶尖水平。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正是长虹实现“零缺陷”制造的核心秘诀。

01

「 数字编码 」

工业毛细血管的数字革命

当晨曦穿透绵阳科技城的薄雾,长虹技佳精工有限公司的冲压生产线,已经奏响了智能制造的激昂乐章。在这条繁忙而有序的生产线上,毫不起眼的螺丝钉,正演绎着一场颠覆传统认知的数字化传奇。曾经静默无声、毫无生气的“哑巴零件”,在长虹智慧供应链信息系统(ISRM)的赋能下,摇身一变成为可追溯、能感知、会“说话”的智能终端,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数字之旅。

长虹技佳精工冲压生产线

“ISRM系统是一个强大的数字化协作的平台,连接着全长虹所有的供应商。” 长虹技佳采购主管王世雄形象地介绍道,“从供应商的注册、筛选、推荐、准入,到审核、评定、淘汰及黑名单管理,所有环节都在这个系统里有序进行。商务协议、技术协议、质量协议的签订,供应商的报价、接单、合同处理、发货、库存管理、对账结算以及质量管控等,都能通过这个系统一站式完成,真正实现了供应商和零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螺丝钉热处理偏差问题为例,当ISRM系统通过登记的钢卷号、批次号或合同号锁定问题来源后,供应商能即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详细的材质书及生产记录,迅速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置整改。同时,质量管理人员在系统中进行的处理记录,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不可篡改,确保了每一个环节的责任清晰可溯。

“一物一码,一码到底”,这一简单而有力的理念,早已突破了生产线的狭窄范畴,如涟漪般扩散至企业运营的全链条。这种可信溯源的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如同神奇的催化剂,不仅让生产质检效率实现了飞跃式提升,更像一位严格的导师,帮助供应商不断提高原材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加速研发创新的步伐,最终推动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

长虹用一枚螺丝钉的数字化蝶变,生动诠释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深层密码——在毫米级的微观世界里,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藏着撬动产业升级的磅礴力量。每一个小小的改进,每一次细微的创新,终将汇聚成推动产业变革的巨大洪流。

02

「 数字孪生 」

重构制造逻辑的神奇密钥

在长虹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每台设备的实时数据如跳动的脉搏,每个工位的工艺参数似流动的血液,每个质检点的判定依据像坚固的骨骼,共同构建出一个动态鲜活的数字镜像。在这里,生产过程不再是一个神秘的 "黑箱",而是一个完全透明的 "玻璃房",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每个环节都有迹可循。

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

在长虹美菱供应链全流程管理上,数字孪生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应用,精准破解各环节痛点,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 "破局之战":在原材料采购阶段,整合供应商数据构建动态评分模型;在合同签订阶段,利用区块链技术,合同签订即存储形成不可篡改的记录;在供应商管理阶段,对供应商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追溯。区块链像一位忠诚的记录者,记录操作流程形成责任日志。

长虹美菱制造生产线

通过这些技术的深度整合,长虹实现了从 "黑箱式供应链" 到 "透明化供应链" 的华丽转身,借助透明化管理减少各项浪费,让供应链管理更加高效、精准。例如,某供应商提供的电子元件在长虹产品的多次质量追溯中被发现存在性能不稳定,综合管理组可通过质量部门提供的供应商质量评分,促使其改进产品质量,或考虑更换更可靠的供应商。

长虹智慧供应链平台

长虹美菱综合管理主管李月茗认为,合作的中小企业可借鉴经验,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自己的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降低供应链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03

「 元件到生态 」

产业协同的数字化进化

长虹的微观数字化能力,如同涟漪般扩散,通过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产生了溢出效应:截至目前,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已覆盖八大行业九大领域,赋能多个工业园区,已形成面向制造执行、仓储物流、供应链协同等6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数据要素的跨域流动,带动整个产业链企业提质增效,开启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

“数字化转型是永无止境的攀登。”长虹数字化转型部副部长龙长春的论断,道出智能制造的演进逻辑。作为数字化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创新构建“1+3+N”服务体系:1个数实融合底座筑牢数字根基,3类定制化"智改数转"方案精准滴灌,N个典型场景,如同明亮的灯塔,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实现经验的快速复制和推广。

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

对内,该平台贯通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推动长虹完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工厂的蜕变,实现了企业内部的高效协同和智能化发展;对外,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方案,打造“销研产供服”一体化智慧生态,助力中小企业少走弯路,快速实现数字化升级。这张庞大的数字网络,正悄然重塑制造业的底层逻辑,推动整个产业朝着更加智能、高效、协同的方向发展。

当每个工业元件都被赋予数字“生命体征”,制造业的质变悄然发生:质量管控实现从抽检到全检的跨越,产品缺陷率呈数量级下降;生产响应速度突破物理极限,从分钟级跃升至毫秒级,能更迅速响应市场需求;跨行业价值网络加速形成,催生新的产业协作范式,让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高效。

长虹美菱冰洗产品下线

长虹的实践揭示了数字化转型的本质逻辑:真正的智能制造绝非设备的简单升级,而是通过数据穿透和融合,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的重构。当每个工业元件都具备自主“叙事”能力时,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正在进化为可追溯、可诊断、可预测的智慧生命体。

从一颗螺丝钉的全周期旅程,长虹展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制造业思维的根本转变。当每个元件都拥有了可追溯的“数字身份证”,当每条产线都构建起实时映射的“数字孪生体”,当整个供应链都运行在不可篡改的“数字账本”上,制造业终将摆脱传统的“经验驱动”模式,向“数据即资产”的智能时代。长虹的实践证明,真正的产业升级,始于每个微小元件的“透明生长”,成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数字共生。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