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村蝶变“网红村”,电力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脉

2025-05-07 15: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王璐瑶)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大喜村蝶变“网红村”,电力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脉

2025年05月07日 15: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福建省永泰县大喜村的清晨,是被林间的鸟鸣与溪涧的潺潺声唤醒的。村口的百年古榕下,几位老人正用竹帚清扫青石板路,不远处传来孩童的欢笑声——一群身着研学马甲的孩子正蹲在观鸟基地的观测点,用望远镜记录白鹇的晨间活动。5月5日,这是2025年“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村里的15家民宿依然挂着“满房”标识,研学基地的课程预约排到了两个月后。三年前还深藏于福州最高峰东湖尖山腹地的“隐世村落”,如今成了福建省“文旅+百业”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2022年,福州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国网永泰县供电公司嵩口供电所以“榕e电·福万家”服务理念为引领,主动联系乡镇政府,两年的时间里,加快推进三线下地工作,针对大喜村电力线路改造开展实地勘察及方案制定:高压线路路径优化至路边,避开茂密竹林;在雷害高发区加装悬式绝缘子片和线路避雷器;新建环网柜1台、箱式变1座,实现高压线路缆化1.27公里;采用“能带不停”作业模式,通过中压发电车保电,将改造期间的停电台区从13台缩减至2台,停电影响压降84.6%。

电力基础设施的全面优化,为大喜村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在改造后的“鹇来谷”观鸟基地,32个高清摄像头实时传输鸟类活动影像,研学导师通过移动终端向学生讲解生态链;森林木屋营地内,空调、卫浴、照明设备24小时稳定运行,即便在雷雨季节也未再出现断电。“过去我们只能做季节性旅游,现在全年无休接待研学团队。”营地负责人陈颖翻开账本:2024年营收较改造前增长300%,电力成本占比反而下降18%。

电力保障的精细化,还体现在对新兴业态的精准适配上。大喜村西侧的露营基地里,20顶智能帐篷配备地暖、投影仪和物联网控制系统,这些“用电大户”的电缆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既保持景观完整,又避免野外明线的安全隐患。

纵观大喜村的电力改造图谱,可见清晰的文旅发展逻辑:从空间维度看,电缆入地、杆塔移位破解了古村风貌保护与设备升级的矛盾;从时间维度看,智慧电网的132个传感器实现负荷实时监控,使供电系统能弹性应对节假日峰值冲击。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产业端——稳定电力供应催生了“研学+”“露营+”等复合业态,将游客停留时间从半日拉长至2.3天。

这种转变在数据端得到印证。2025年“五一”假期,大喜村单日接待游客突破千人次,其中“两天一夜”深度体验产品占比达71%。在由百年古厝改造的研学工坊里,孩子们用电窑炉烧制陶器,物联网系统精准控制炉温曲线;夜间生态观察课上,10台大功率探照灯同时点亮山谷,电力负荷监控屏上的曲线平滑如常。“没有可靠的电力,这些课程根本无法开展。”研学课程设计师吴敏坦言。

电力赋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村集体将30%的文旅收入投入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林地修复和传统建筑维护。村民陈立人把祖宅改造成民宿,通过参与电力安全培训获得“星级用电户”补贴,“现在知道怎么排查线路隐患,民宿保险费用都降了”。这种良性循环,使大喜村在《福建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位列生态效益指标榜首。

暮色渐深,村文化广场的智慧路灯逐一亮起,供电所的巡检车仍在山道上缓缓行驶。监控中心大屏上,代表用电安全的绿色曲线与象征游客满意度的红色柱状图交织攀升。(张珺 李鑫)


(审核:王璐瑶)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