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点“蛎”成金 走出绿色经济新路子

2025-04-24 15: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王璐瑶)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惠安:点“蛎”成金 走出绿色经济新路子

2025年04月24日 15: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充分利用牡蛎这一优势资源(产量占全县海水养殖产量90%以上),通过探索“牡蛎养殖-废壳利用-土壤改良-碳汇交易”模式,实现了牡蛎壳资源化利用,有效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2025年4月18日,全市牡蛎壳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召开,惠安县作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构建牡蛎壳固废垃圾“变废为宝”新模式

优化收运体系。惠安县依托成熟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在牡蛎养殖、产销量大的镇村设置集中收运点,利用生活垃圾中转站周边闲置地块暂存牡蛎壳;针对城区加工点分散的特点,采用直收直运并增设收集桶,并鼓励临近处理中心的养殖户自行清运。同时,明确每吨41.6元的转运补助标准,激发各方积极性。通过设立14处集中收运点、65个灰色收集桶、配备7部专业收运车辆,搭建起高效的收运框架,确保牡蛎壳应收尽收。

培育领军企业。惠安县引入厦门玛塔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牡蛎壳收集、处理、生物改良剂研发、制造、应用和销售等方面具有专业化产业链。成立工作专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并设立专项资金补贴,保障了项目顺利开展。

推动创新提质。鼓励支持玛塔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首创“保护性烘焙活化”牡蛎壳处理工艺,持续扩建牡蛎壳制医用碳酸钙等生产项目,大力延伸产品链。同时,与新洋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截至2025年3月底,处理牡蛎壳约17万吨,生产新生物材料约25.5万吨,产品畅销海内外,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探索耕地科学改良“赋能增效”新路径

科学论证,土壤酸化有效缓解。惠安县积极引导玛塔公司与中科院城环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集美大学等专家团队展开合作,针对养殖牡蛎壳研制改良土壤酸性调理剂可行性进行长期跟踪论证。研究表明,将牡蛎壳研制成土壤调理剂,其丰富的的钙元素缓释作用可提升土壤肥力,并为植物生长提供关键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品质。

田间试验,耕地地力显著提升。2024年协调玛塔公司在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土壤改良农业碳汇监测与评估研究,1812.6亩酸性土壤种植区施用150公斤/亩的玛塔牡蛎壳土壤调理剂进行土壤改良。经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土壤pH值从 5.11提升至6.05,有机质含量增加至24.51 g/kg,较施用前提高了37.6%,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作物提质增产。

拓展推广,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惠安县全力推动牡蛎壳生物改良项目落地,每年可处理牡蛎壳12万吨以上、生产土壤调理剂及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剂10万吨,改良酸性土壤66万亩,有效提升土壤质量,增加碳汇功能。同时,支持玛塔公司土壤调理剂,投放全国 20 个省(区)经行的1000 余次田间试验,以该项技术为主导的“南方土壤酸化治理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推行牡蛎壳碳汇交易“多方共赢”新模式

碳汇核算有规可循。2024年12月,福建省碳中和学会、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分别发布了《牡蛎壳土壤改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T/MTZH002-2024)》《酸化土壤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项目方法学》,为酸化土壤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产生的碳汇效益提供了可核算的依据。

减排固碳初显成效。惠安县持续开展省级农田“细碎化”整治改革试点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大田变良田”,相关做法被省农业农村厅、资源厅评为全省典型案例。1812.6亩连片耕地施用土壤调理剂,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核算发布,实施种植的一个生长周期内可实现碳减排5643吨,展现出土壤改良与农业固碳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有效推动了耕地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探索创新农业种植模式,着力推行“两稻”“两菜”模式。

携手推广合作共赢。惠安县积极推行“资本+科技+农户”牡蛎养殖新模式,促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惠安文旅集团与玛塔公司合作的第二期15000亩土壤改良示范推广项目,预计全面实施后将新增4.5万吨固碳,并牵头与福建省农科院、宁化县、泰宁县和长汀县签署土壤改良示范推广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土壤改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不断提升碳汇交易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林凯龙 陈宇坤)


(审核:王璐瑶)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