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开展“无纺布包裹种植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近日,盐城工学院以“无纺布包裹种植法”创新实践为载体,将劳动教育的课堂搬至盐龙湖水源地,引导青年学子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中厚植生态文明理念。
盐龙湖水源地,作为盐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五百万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此次活动中,盐城水务集团的企业导师杨殿谊、王玲亲临现场,为环境学院学生们详细讲解了“无纺布包裹种植法”的技术原理。该技术通过可降解无纺布包裹沉水植物的根系,既能有效固定植株,抵御水流的冲击,又能为幼苗提供必要的营养基质,从而显著提升其存活率。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协作,从基质配制到植株固定,再到精准投放,亲身经历了沉水植物标准化种植的全流程操作。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生态修复工作的精细与不易。”环境学院B环设211班、考取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童绍元同学感慨道。通过亲手将一株株水草包裹种植,再沉入湖底,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劳动技能,更深化了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盐城水务集团原水公司生态科主任王玲对此次校地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这既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也为水源地的智慧化管护注入了新的青春动能。
盐城工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专业+劳动+思政”的三维育人模式,通过建设更多生态保护类的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江河湖海上,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校外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马卫星)
(审核:支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