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地:执着“追光”40载,“浩数长存”中国梦

2025-04-18 14: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王璐瑶)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谭小地:执着“追光”40载,“浩数长存”中国梦

2025年04月18日 14: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人物名片

谭小地,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光学学会会长,兼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士(Fellow)、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项目、国家基金委区域联合重点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同轴全息光存储技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及多项“863计划”等项目,主持项目经费合计超过5000万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索尼核心装置开发本部部门长赏1次,获“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A类高层次人才”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合作著书2本、已公开专利40余项。主持实施了一项团体标准。

“PPT内容需要再调整下,路演跟讲课有所区别,时间有限,而且路演也是自我营销的机会,因此核心亮点要突出、讲解要形象生动。”4月7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信息光子学研究中心的谭小地,正给带领的研究生团队做赛前指导。60多岁的他,谈吐温文尔雅,不紧不慢,一副典型的学者模样。

在福建光电研究领域,提起谭小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是因为他的福建省光学学会会长职务,更因为他手握国际领先技术——同轴全息存储技术,这一“大国重器”不仅为中国摆脱西方存储器垄断提供解决路径,更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基础保障。

谭小地和其研究生团队正为“同轴全息存储技术”的市场化而努力(图片由谭小地提供)

为国争光:解决数据存储领域世界性难题

“同轴全息存储技术是将数据以二维码图像的形式记录在介质的立体空间里,相较于现行存储方式,数据读写速度和存储密度都增加了一个维度。”谭小地自豪地表示,“我们的技术目前国际领先,这是专业机构给与的认可。”

国与国的竞争除了看得见的刀光剑影,还有暗中角逐的科技战,其中光电领域,也是大国博弈的激烈之地。

据谭小地介绍,近年来,全球数字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引擎,我国也在大力提倡“数字中国”建设,其中存储器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然而,数字经济繁荣背后,数据存储危机也正悄然逼近。

据国际权威机构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数据总产量正以“指数爆炸式”的态势增长,预计到2035年,数据产量将飙升至2142ZB(1ZB=10⁹TB)。在如此庞大的数据总量中,同期未被存储的数据占据着较大比重,其中不乏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科研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重要数据。如何将海量数据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进行长期保存,已成当今世界难题。

这种存储能力,如同一只无形大手,紧紧扼住了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咽喉。反之,谁拥有了“超高密度存储、超快速度读取、超长寿命保存、超低节能耗损”一体的新型存储技术,谁就掌握了数字经济长稳发展的话语权。

可喜的是,目前这种新型存储技术已被谭小地团队彻底攻克,并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成果经国内权威院士专家和第三方机构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我国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突破了该技术受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

为爱“追光”:扎根光学研究领域已逾40载

当谈起此事,谭小地兴奋得像个孩子,眼里有光。他为“同轴全息存储技术”已经奋斗近30年。而他追逐自己喜欢的“光电事业”,更是已逾40载。

上世纪60年代,谭小地出生在西安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打从记事起他就对各种光电现象感兴趣,小时候看电影,觉得一道光打到幕布有图像出来很神奇。上初中,当他正式接触光学,更是入迷,为了研究清楚,没少琢磨。那时他经常收集啤酒瓶,把瓶子打碎留下厚厚的瓶底,当镜片,制作放大镜、幻灯机,甚至把家里的锅底捅个洞,通过从洞里流出的水柱,观察光纤导光现象。

虽然只是诸多科技门类之一,但是大到卫星太阳能帆板、小到门窗玻璃,光电产品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由于对光学的喜爱,哪个学校有光学专业我就报哪个。”谭小地笑到,1980年,他被山东大学技术光学专业录取,“这算是我正式迈入光学领域。”

上世纪末,谭小地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正式开始研究全息光存储。在这里为他开展光电领域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毕业后,他进入日本相关公司,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主,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2012年,在这个被称为“大数据元年”的节点,谭小地毅然携全家回国,开始了全新的全息存储技术研究。

为闽“补光”:助力福建光电产业“顶天立地”

“你知道吗,截至2024年底,福建省光电产业总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占全国光电产业规模的10%,且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未来可期。”现在,身为福建省光学学会会长,只要有机会站上舞台,不管国际国内,谭小地都不遗余力地为福建光电产业发声,像极了摄影师在“补光”。这份初心,在2018年他全职加入到福建师范大学后就没变过。

这是一份为美好事业的双向奔赴。当时学校给了他最大支持,不但成立了“信息光子学研究中心”,还调配了实验室和相关人员以保证他的研究。

不仅如此,2019年,谭小地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项目,这是福建师范大学首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年,谭小地再获一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支持,这是迄今为止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经费支持最多的项目。

回忆此事,谭小地把自己团队当时接受的任务形象地比喻为“顶天立地”,“科技部的项目是让我们实现‘顶天’的目标,可以显示该技术所具有的潜力;福建省厅的项目是让我们实现‘立地’的目标,省里希望我们尽快实现产业化,并以此带动当地的一些光学、电子、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

据谭小地的学生回忆,为了尽快将“同轴全息光存储技术”付诸推广使用,谭小地化生“空中飞人”,在全世界50多个城市来回奔波,联系各国专家进行协作交流,访问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寻找供应商等,几乎跑遍了国内外所有的相关单位和设备生产厂家。

此外,谭小地还不忘为福建培养光电产业人才,除了带研究生团队,他还积极推动与日美欧等国外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学生和合作研究的协议,打通创新型人才培养国际通道。

目前,“同轴全息光存储技术”正大步迈向市场化。如何更好地为大数据存储服务,为中国数据存储行业服务,从而更好地造福人民,成了当下谭小地团队的工作重点。谈到对目前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满意,他表示,“我们已经完成了技术开发和验证,还需要国家和企业给与的支持,加快产业化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大数据存储的世界难题。”(王礼林)


(审核:王璐瑶)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