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小网格”遇见“大智慧”
刘晓飞
在冀州区的街头巷尾,一群身着红马甲的“社区管家”正悄然成为居民眼中的“明星”——他们不是网红,却因解决楼道杂物堆积、调解邻里纠纷、照顾独居老人而频频“圈粉”。这正是冀州区探索“基层党建+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的生动缩影。
从“跑腿员”到“多面手”
“以前觉得网格员就是传话筒,现在连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学会管!”刚被评为“明星网格员”的李大姐笑着说。她所在的古城社区,网格员不仅要上报问题,还需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矛盾调解技巧,甚至还要能操作智慧平台实时追踪事件进展。
冀州区通过“优胜劣汰”机制,让网格员队伍“活”起来。2024年以来,48名像李大姐这样的优秀网格员登上“星光榜”,25名网格员被动态调整。另外,该区着力优化网格员年龄结构,11名70周岁以上网格员“光荣退休”。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创新引入“五老”人员、未就业大学生等群体,让退休教师化身“调解达人”,年轻学子变身“技术担当”,使网格员队伍结构焕然一新。
民生事项“一键直达”
在滏阳社区,居民张大爷发现小区飞线充电,随手拍下照片上传到“民生冀州”小程序。两小时后,网格员带着电工赶到现场,隐患当天解决。这背后是“六步闭环”机制的精准运转:信息采集—交办—处置—反馈—验收—分析评价,全程可追溯。冀州区开通了智慧冀州APP、民生冀州小程序、710000便民服务热线,时时接收群众反映的烦心事、闹心事,推动群众的各类需求能够及时办理。
“过去容易出现‘踢皮球’的难题,现在手机上就能‘盯’着办。”冀州区委社工部相关人员介绍,平台将部门响应速度“晒”在排行榜上,倒逼后进单位提速。
智慧社区按下“加速键”
在古城社区的智慧大屏前,各项数据实时跳动,为社区注入了科技活力。消防栓压力值、独居老人门磁报警等信息一目了然,实现了风险预警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的华丽转身。
作为试点社区,古城社区率先搭建了基层智慧社区平台,这不仅是对“基层党建+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的深入实践,更是对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在这里,数字技术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一老一小”提供了精准化服务、安全保障和公平教育。
智慧社区的加速推进,让基层治理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当“小网格”遇见“大智慧”,民生诉求有了“加速器”,社区温度也有了“新刻度”——这,或许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冀州答案”。
(审核:叶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