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龙凤湿地暸望塔顶筑巢的
两只东方白鹳
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快看!是它!它又回来了!”正在龙凤湿地拍摄的鸟类摄影爱好者翟立华兴奋地呼唤着影友们。
三年前
它们是被大庆人从生死线上救回的幼鸟
三年后
它们成为伴侣重返“娘家”
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藏着怎样的故事?
3月22日,40多只第一批迁徙归来的东方白鹳盘旋在龙凤湿地上空,其中一只编号“HQP5604”的东方白鹳,是四年前被大庆人救活的“孩子”,它又又又回来了!
2021年7月,一窝羽翼未丰的东方白鹳幼鸟从巢中坠落,被林甸市民发现后紧急联系龙凤湿地自然保护中心。
“当时东方白鹳的巢穴应该是被大风刮落,大鸟已弃巢,幼鸟见到人也不逃,眼里像在求救。编号为‘HQP5604’的东方白鹳就是这一批中的一员。”龙凤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巡防队队长王利舞记忆犹新。
不会进食、瑟瑟发抖的它们,被饲养员武庆捧在手心,“送来时毛都没长全,也不会进食,我们就只能隔两个小时喂鱼泥、虾泥,一口一口把它喂大。等到放飞那天,它突然用喙碰了碰我的手,就像孩子似的,好像在和我告别。”武庆表示。
一年养育,一生羁绊
2022年8月
包括HQP5604在内的8只东方白鹳
被野化训练放飞后
在湿地上空久久盘旋
谁也没想到
这场离别,竟是重逢的序章
“每年春天,它都回来,它记得我的声音!我拿出以前它吃鱼的小桶,偷偷给它加点餐,我离它十几米它也不飞。”武庆说。
“根据这只东方白鹳身上的跟踪器返回的信息看,当其他候鸟随大部队往北迁徙时,HQP5604连续三年精准‘导航’回到大庆。”大庆市林甸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付建国表示。
从大庆到辽宁,经天津折返
它年复一年穿越风雨
只为回到这片被善意浸润的土地
今年,更令人惊喜的是
它还带回了一只
同样在大庆被救助过的“新娘”
两只鸟的相遇
让这场“归家”之旅升华为生命的延续
然而,这对新婚夫妇的“筑巢计划”却让保护站捏了把汗:它们竟选中了高压电线,万一引发短路,后果非常严重!湿地保护站与电力部门连夜行动,拆除危险巢穴,同时在湿地内搭建多处“人工婚房”。
可万万没想到,它们最终选择在湿地保护站的房顶安家,仿佛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里是最安全、最信任的地方。
目前,这对东方白鹳“夫妇”已有交尾行为,预计再过一个多月,这个小家庭将迎来新生命,为大庆的春天增添更多生命的喜悦。
东方白鹳的“落户”
是大庆生态答卷的高光注脚
作为我国最大的城中湿地
龙凤湿地用5050公顷的碧水芦苇
为128种鸟类筑起“生命方舟”
全天候守护:5处高点监控,今年计划再增加6处高点监控。24小时巡防队、3处看护站点,织就“天罗地网”打击盗猎。
生命驿站:每年救助超100只伤鸟,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院合作,成为鸟类救护实习、研习基地,极大地提升了救护中心的救治水平。
全民共护:20万游客年访量背后,是150块警示牌、普法宣传和24小时热线的温情接力。
“它们选择了这里,是因为大庆已经把‘守护’刻进了城市的DNA。”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副主任王嘉奇说。
从大庆市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该市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拆除违规建筑、退耕还湿2000余亩,通过无人机巡护、生态补水等措施提升湿地质量,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浅滩区域,为更多珍禽提供觅食空间。
夕阳西下
HQP5604羽翼镀上一层金边
人与鸟的信任
或许就藏在这座被当作“故乡”的屋顶
藏在年年如约而至的春日里
你曾救我于危难,我愿予你一生的信赖
这座“百湖之城”正用行动证明
人类与自然的信任
终将生长成最美的风景
【以长焦定格信赖,用距离守护重逢】
羽翼下的温情不应被惊扰,天空中的信赖需以敬畏相待。
龙凤湿地保护中心呼吁各位摄影爱好者,请用长镜头代替无人机逼近,百米之外,静默守望,方见生灵本真之美。
当每一次对焦都成为温柔的约定,这片湿地将永远栖息着跨越物种的春天。(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