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标杆指数投资新选择 富国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火热发行中
随着AI热潮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市场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宏观叙事转向实际应用。作为硬核创新企业聚集地,科创板正持续吸引资本市场的目光——截至2025年3月,板块内585家企业总市值突破7.74万亿,研发投入强度超A股平均水平2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为满足投资者对硬科技资产的一站式配置需求,跟踪科创综指及科创价格指数的ETF产品“货架”不断扩容中,比如首批科创综指ETF已于3月初正式上市交易,首批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也于3月中旬获批发行。当前富国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正在火热发行中,按基金发行公告,将于4月7日结束募集,为场外投资者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布局科创板的投资路径,助力广大投资者更便捷地参与到中国科技创新的浪潮中。
行业分布多元均衡,兼具弹性和进攻性
科创价格指数作为科创板的新标杆指数,能更好地表征科创板整体表现。与科创50、科创100指数相比,科创价格指数在成分股的权重分配上更加均衡。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科创价格指数覆盖567只成分股,市值覆盖度接近97%,平均市值约140亿元,其中既包括科技创新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涵盖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新兴企业,覆盖大、中、小盘个类型证券,充分体现了科创板的多样性和活力。相应的,科创50成分股的平均市值为744亿元,对科创板的市值覆盖度为46%;科创100成分股的平均市值为210亿元,对科创板的市值覆盖度仅为26%。
科创价格指数在行业分布上更加均衡,其成分股主要分布在以科技、医疗和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成长领域。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前三大行业为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占比分别为38.3%、6.7%、5.6%。从成分股权重来看,科创价格指数第一大权重股的权重为5.46%,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为23.90%,持仓较为分散,降低了单一行业和成分股对指数整体的影响。
与其他科创指数相比,科创价格指数的弹性更大。Wind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科技牛行情期间,科创价格指数涨幅达46.49%,而同期科创50、科创100指数涨幅分别为39.30%、30.28%。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截至今年3月7日,科创价格指数反弹幅度达67.70%,而同期科创100、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67.15%、44.09%。从估值来看,科创价格指数当前PB仅为4.19倍,在科创指数中展现出较优的配置性价比。
多重利好共振,科创板布局正当时
当前,科创板正处于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期。政策层面,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今年,“人才培养”“研发投入”“科创体制”等关键词频繁出现,热议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折射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此前“科八条”政策的出台,明确强调要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为科创板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与此同时,科创板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创新,研发投入力度显著高于其他板块。W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合计研发支出同比增长7%,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12.62%,大幅领先于A股其他板块。高研发投入为科创板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强劲动力,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在政策加持和研发投入比提升的共振下,科创板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展现出较强的成长性。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超580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业绩快报,其中约7成科创板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同比增加近4.53%。科创板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预期,也为科创板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富国科创综指ETF联接:低门槛的科创板投资工具
富国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通过投资科创综指ETF富国,紧密跟踪科创价格指数,助力投资者一键把握科创板中长期发展潜力。与直接投资ETF相比,富国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具备三大优势。一方面,投资门槛更低,通常1元即可起投;另一方面,投资者无需开通股票账户,可在银行、基金公司直销平台、第三方代销平台、券商等多种渠道进行申购,操作更加便捷。同时,ETF联接基金不存在由于ETF触及涨跌停板而无法买卖的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投资选择。此外,ETF联接产品成立后可以设置定投模式,定时定额扣款,投资更便捷,助力投资者实现长期资金规划。
从费率来看,富国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的管理费为0.15%/年,托管费为0.05%/年,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合计为0.20%/年,在同类基金中属于较低水平。
在当前科创板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背景下,科创综指及科创价格指数的投资性价比尤为突出。富国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的发行,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门槛的科创板投资工具,也为科创板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AI引领科技企业蓬勃崛起的时代浪潮下,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一高效工具把握科技创新的投资机遇,与中国硬科技共同成长。
风险提示: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服务。所刊载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投资涉及风险,不同资产类别有不同的风险特征,过去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
(审核: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