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天吃饭”到“应天而为”:广发银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2025-03-28 09: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王璐瑶)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从“看天吃饭”到“应天而为”:广发银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2025年03月28日 09: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发银行协同期货、保险等多个金融主体,基于“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推出“(温度指数)保险+银行”业务,支持大连特色樱桃产业种植,积极助力农业发展。

新岁刚至,广发银行大连分行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大连市分公司基于“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在大连联合推出了“(温度指数)保险+银行”业务。作为银行、期货、保险等多金融主体协同支持农业发展的创新举措,该项目为大连特色农产品——樱桃产业提供了稳健有力的综合性金融支持。

服务区域特色农业 助力樱桃产业发展

走进大连瓦房店市松树镇西坡子屯樱桃种植户宋德义的樱桃大棚,棵棵樱桃树已枝繁叶茂。本次“(温度指数)保险+银行”业务的起点便始于这一幕欣欣向荣的盎然春意。

大连是中国重要的樱桃产区,地产樱桃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闻名全国,是大连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樱桃产业不仅直接带动了大连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成为大连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小樱桃链接而成的大产业不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去深远的影响,也让“樱桃经济”成为大连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樱桃种植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其中,尤以温度对樱桃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宋德义介绍,樱桃种植对温度有着精确到近乎苛刻的要求。以开花期为例,樱桃开花时的适宜温度在15℃左右,此时如遇降温,极易造成花蕾冻害,进而使得花粉发育不良、授粉受精失败,直接导致减产甚至绝产。即使在大棚环境下,外界气温骤降也会对樱桃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一直是樱桃种植户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面对不可控的温度变化,金融机构为宋德义送上了解决方案。宋德义出示了他这次投保的保险保单。根据保单内容,他为自己种植的4亩大棚樱桃投保了69天的温度指数保险,保险时间从2025年1月22日到3月31日,覆盖了大棚樱桃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整个生长周期。在此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如低于-11°,那么无论宋德义是否发生减产,保险公司都将进行理赔,温度越低、赔付金额越高,平均每亩理赔金额最高可达到5000元,而保费折合每亩仅需200元。

宋德义栽种樱桃多年,深知温度尤其是低温变化对樱桃生产的影响有多大,“今年有了这份保单,心里就踏实多了。”他介绍到。

多金融主体联合支农惠农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何从“看天吃饭”到“应天而为”,提升樱桃产业抗风险能力与韧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快速路上走得更稳?参与此次“(温度指数)保险+银行”业务的多家金融机构发挥协同优势,共同帮助大连樱桃种植户迈出了运用金融工具应对种植风险的探索步伐。

从保险产品来说,保险标的挂钩“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中的大连站日平均温度指数,农户通过投保温度指数保险,将气温极端变化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内部风险测算及处置,当气温变化触发保险责任时,由保险公司对农户进行约定理赔,从而降低农户的种植损失。

这一模式的另一亮点是银行参与“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应用,通过提供信贷支持帮助农户解决了资金难题,使他们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购置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以大连市为例,尽管樱桃经济已成气候,但大连本地的小微种植户在扩大种植规模、更新品种和技术改造时,往往因为缺乏抵押物而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规模的增长潜力。此次广发银行大连分行将参保温度指数保险作为增信措施,无需抵押物便为宋德义提供了5万元贷款,用于购买农资用品和扩大种植规模,有效缓解了他的资金压力。前端有资金、风险有保障,一揽子金融服务让宋德义对今年的樱桃种植前景更加“心里有底”。

此次“(温度指数)保险+银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商所、广发银行大连分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大连市分公司、国投期货大连分公司等多家单位紧密联动、开展合作、设计方案。在项目方案设计阶段,考虑到樱桃种植户对农业保险涉足较少、对温度指数等创新应用了解程度不足,相关单位先后多次赴瓦房店、普兰店等地实地调研,在深入了解樱桃种植户需求后,共同为其量身定制保险条款,并来到棚间、地头,直接面向农户进行业务讲解,介绍保险理赔机制、风险对冲逻辑,帮助农户真正理解温度指数保险的特点及服务保障,受到当地农户的欢迎和好评。

据了解,在项目落地后,当地其他樱桃种植户也通过各种渠道与银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对“挂钩温度、保障生产”的服务模式颇感兴趣,并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露地樱桃季前尝试参与该项目。

持续探索温度指数应用 为农业风险管理提供新工具

近年来,国内多家期货交易所及地方政府都在推进天气指数及其衍生品的研究,其中,大商所是国内较早探索以天气衍生品应对农业风险的期货交易所。特别是优化后的“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自2022年发布以来,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市场反响良好。

实际上,大商所自2005年起便开始与中央气象台合作,不断完善指数编制和发布机制,并于近年联合有关机构积极探索拓展温度指数的应用空间。目前,相关场外天气衍生品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国内市场已自发落地了9个挂钩“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的应用项目,在大宗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电力销售和居民生活等方面形成了多个应用场景,落地区域覆盖广东、河南、湖北、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其中,种植相关项目为6800余亩农作物提供风险保障410余万元,水产养殖相关项目为330亩水产品提供风险保障70万元。以2024年湖北“茶叶寒潮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试点项目为例,该项目覆盖雾云山茶园的300亩茶叶,受保茶农当年共经历了两轮低温寒潮冻雨天气,春茶产量受到损害,通过参加项目最终获赔87924元,赔付率达到264%。

目前,“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应用案例已被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数据局评选为2024年度“气象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此次“(温度指数)保险+银行”项目在大连地区成功落地,通过进一步丰富大商所温度指数应用场景,深度挖掘银、期、保多方的合作潜力,主动发挥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支农效能,为樱桃这一大连区域特色农业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的同时,也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域经济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各地特色农业金融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审核:王璐瑶)

推荐阅读

上海: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详细]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 [详细]

上海樱花节 错峰游玩,今年推夜间赏樱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最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 [详细]